一、我国高职高专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
一直以来,很多偏远或不发达地区基层单位人才匮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制约了经济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特别是2005年6月出台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制定的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政策,标志着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形成制度的新阶段。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加剧,加剧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单位为招不到合适的人而犯愁,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两种现象共存突出了
“挤占效应”,增加了就业成本。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对基层工作认识不清、渠道不畅、观念落后,决定了他们面向基层就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待遇、工作条件、离家远近、社会认可度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条件艰苦、离家较远、待遇又低,虽然人才需求很大,准入条件相对于大城市来说要简单得多,但是这与很多毕业生的心理期望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一方面在城市等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地区、省内欠发达地区等还存在着大量人才缺口的情况。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中显示,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这是解决目前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一个主要办法。
二、高职高专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1.医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们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多数医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心高气傲,不愿付出太多,急着想要回报,不考虑社会现实状况,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不愿意到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工作。他们认为去小地方、小医院就业就是贬低了自己的创造价值,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即他们都自视过高。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对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滞后,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水平,对就业技巧进行适当地辅导。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到各职能部门、各工作环节当中来进行时刻考虑,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配
合不够紧密。
3.政府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府在医学人才就业方面的宏观调控还不到位,引导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机制仍不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太薄弱。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进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阶段,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
第二,国家对小城镇、农村地区重视不够,对这些地方的投入远远没有对城市的建设多。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这几年已经采取了许多相关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效果仍不明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不多。
第三,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投入太少,使得有些基层单位硬件设施落后,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平时医疗卫生的服务需求,工作条件差。
第四,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够,贯彻落实不到位,执行不严,没能吸引大学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的热情。因此,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尝试调整政策,如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调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当村官,以及到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等当志愿者等,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这些项目规模小、涉及人数少、覆盖面不够广、政府资金投入与政策偏移力度均不够,激发不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
4.家长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家长认为到基层工作既吃苦又没前途,认为孩子只有到大城市、大单位才能算得上有出息,因此反对子女到基层就业。就农村来说,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成为人才的“洼地”,人才只有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对于现在的农村大学生来说,考大学就是为了摆脱贫穷的农村,让他们回农村就业,
其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5.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原因
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人才培养措施,硬性和软性条件欠佳,留不住人才。首先,农村、小城镇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配套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较少且不健全,很多都还在规划建设当中,目前容纳不了太多高校毕业生。其次,这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因为平时效益一般,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又不多,因此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与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部分基层单位甚至出现了连现有编制下的员工
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某些基层单位即使缺人也不愿接收大学毕业生。另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落后,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没有发达地区优越、有吸引力,对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和保障,管理不够规范,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后其个人价值得不到很大程度的体现,专业和学习需求得不到很好地满足,不能最先接触到最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三、高职高专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机制研究
第一,毕业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的选择范围,包括地区选择、岗位选择等,在校期间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认真执行,且要适时进行调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每个社区或每个村都实现了有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医务室等,加强了家庭卫生保健,此外,还出现了全科医生、康复中心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医疗服务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市场对医学生的需求很大。医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应该充分认清形势选择就业。当然,就业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毕业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绩。当前,大部分毕业生都向往到大城市、大医院就业,往往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争抢一个岗位,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大学毕业生要调整就业策略,先就业再择业,可以选择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农村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等,也可以从事与医疗相关的行业如医药产品、器械的推广、营销,医疗咨询服务、医疗保险营销、健康营
养师等,这些领域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发展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医学背景优势。
第二,学校要加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从学校领导到基层辅导员、班主任都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学生培养模式。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要相互配合,灌输基层立业、艰苦创业的大学生成才观,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反
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因此,学校应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如学校可开展各种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当中,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或者邀请行业专家或其他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一次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围绕成才必须从基层、从小事做起的主题,促进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掌握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提早向医学毕业生灌输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信息,包括国家的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一部分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此外,医学院校要增强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开展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结对共建,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教育进行资源整合、有效利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使他们了解基层现状,为他们提供锻炼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不足的现状。
第三,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来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府要加大优惠政策倾斜的力度,建立各地区的宣传机制,并且服务到位、执行到位。政府可与相关医学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基层医务人员,与学生、学校签订有关协议,毕业后择优录用,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行政府、单位、学校、学生四方合作的培养运行机制,对自愿服务基层的医学毕业生给予适当的优惠措施,营造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已经在基层工作的医学生,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为他们的个人职业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心在基层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医学生的感情投入,搜集当地在读的和即将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学生名单,平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当他们有困难时能给予帮助,这样他们毕业后就能志愿回乡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作贡献。
第四,家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对子女从小就要灌输基层就业的意义。家长应支持和鼓励子女到基层就业,将基层作为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成才的锻炼平台,要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尊重子女的意愿,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综合考虑;另外,也可从事专业性不强的工作。
第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重视人才,以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首先,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应尽可能地为大学生设计
好今后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大学生有晋升发展的空间,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从而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考核机制择优选调基层人员向上一级单位晋升,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需要人才时也必须从基层单位进行选调。其次,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满足感。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基层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自然就可以使基层单位实现“招进来的用得上,用得上的留得住”的目标。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生本人、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与合作才能实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