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 医学论文1 7,555 views字数 2754阅读9分10秒阅读模式

    【摘要】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德、医态、医术及语言技巧是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要点。通过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医学实习评价体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等方式培养医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医学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

高等医学教育;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生

    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医学生“应具有有效交流的能力”。在全社会疾呼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背景下,如何使医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医德、医态、医术及语言技巧等因素密切相关。笔者探讨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抛砖引玉,为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思路。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


    当今的医学己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
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是引导者,而医生的医德风尚是建立良好医患沟通途径的前提。“医乃仁术”,希波克
拉底誓言及孙思邀《大医精诚》中的誓言均对医生从业时的道德规范作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亦明确指出,医生面对的主体是人而非病。医生只有将心比心,多替患者着想,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因此,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前提。

    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学科、文化、人类意识、精神修养四个层而的教育,其中精神修养教育是其精华所在。我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的课时较少,且多为选修课,教学方式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形式单一,学校、教师与学生对人文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精神修养层面的教育尤为欠缺。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在必修课课程的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实习评价体系,保持热忱的医疗态度


   “白大褂效应”是指大多数患者面对医生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患者面对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学专家或医学
权威时,难免会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因此,医生的语音和表情对患者的情绪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语音轻柔而而带微笑的医生势必能够明显减缓“白大褂效应”带给患者的压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在短时间内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
    在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中,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医学生与患者的接触主要集中于见习与实习阶段。在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应身体力行,以热忱的态度对待患者,为医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现行的医学实习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考核,而患者的评价方而则是空缺的。因此,各高等医学院校应改革实习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的成绩考核中加入患者对其医疗技术及医疗态度的评价,促进他们以热忱的态度对待患者,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

    三、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医学诊疗技术


   医德、医态、医术三者相互关联。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医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德、诚恳的医态,还应具备精湛的医术。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问诊、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及病历书写等工作,完成这些工作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需要医学生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爱心去真正关心患者,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
    娴熟而细致的体格检查与操作也是医患沟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对个别医生“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阅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己”的草率作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从而强调了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都需要医生细致入微的检查和询问。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医疗诊断仪器的不断更新,医务工作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对仪器检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忽视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加大了与患者之间的疏离感。因此,加强体格检查及基本临床技能的培训,强调体格检查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四、提高语言交流技巧,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


    古代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语言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媒介,语
言的恰当使用是医生和患者有效沟通的关键。在被誉为“后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一个医生所承诺的促进病人利益的义务”中,E-
D·彼莱格里诺和E) C -托马斯马强调指出:“要明确地、清楚地用病人理解的语言说明他或她的疾病的性质,以及我建议采用
的治疗的好处和危险。”医生运用通俗易撇的非专业医学术语与患者沟通,无疑会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更好地了解病
情,遵从医嘱。因此,医学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大量艰涩难慨的、专业性太强的医学术语,才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语言交流的技巧是在形式上应通俗易懂,在内容上则应针对不同的患者群寻找良好的交谈契合点。医生而对的是数量庞大的患者群,患者的年龄、民族、职业、生活环境、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医生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与患者有效沟通的契合点,创造和谐的医疗谈话氛围,才能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顺利完成诊疗过程。医学生与不同患者的沟通能力有赖于医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广泛涉猎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深刻洞悉。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尝试开设除专业课程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定期邀请综合院校各领域专家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拓宽医学生的知识而。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临床医学是实践医学,“早临床、早实践”是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共同要求,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临床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在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的过程中洞悉了社会文化,有利于其与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沟通。

参考资料

 

(1)彭丽,冉素娟.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与反思(J).重庆医学,2011,40(25):2594-2595.
(2)吴萍,王晨,张欢等.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现况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9) :1-3.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6月 1, 2013 16:38: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355.html
评论  1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