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进展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4,874 views字数 3031阅读10分6秒阅读模式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进展

今年年会的“压轴戏”是6月22日召开的“与肝病相关‘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报告”,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转化医学新证据、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证据对今后指南的影响以及重型乙型肝炎诊治进展等内容,引起了参会医生的高度关注。

此外,非传染性肝病开始得到更多临床医生的重视。在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专家,就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与论文交流。

中国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证据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现任主委魏来教授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教授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会议上,总结了我国丙型肝炎(丙肝)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丙型肝炎患者的特征 魏教授介绍说,我国丙肝初治患者主要年龄段为31~60岁,其中以青壮年患者比例最高。丙肝基因型分布较复杂,主要以基因型1b为主。基因型3、6患者的年龄多为31~40岁;基因型1、2患者的年龄多为51~60岁。

在1993年以前,丙肝病毒感染高危因素主要为输血史;而在2000年以后,高危因素的构成变得复杂,包括侵入性医疗操作、静脉吸毒史、纹身穿耳孔、口腔治疗史、手术史和输血史。

北京大学医学部与美国密歇根卫生系统(UMHS)共同进行了一项慢性丙肝队列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丙肝患者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40.6%,远高于中国(15.7%)。

魏教授指出,在调查对象中,美国丙肝患者感染时间多在1979年,而中国患者为1990年,提示中国的丙肝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否则在11年后,肝硬化的比例可能会大大增加。此外,性别、嗜酒、合并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食用腌制食品影响丙肝患者临床转归。

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优化治疗和应答特点 魏教授介绍了“十一五”重大专项中关于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优化治疗和应答特点的研究结果。

1. 对于初治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进行治疗后,总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78.7%,复发率为9.7%。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和延长快速病毒学应答(eRVR)是SVR重要的预测因素。对于早期病毒学无应答(Non-cEVR)的患者,采取优化治疗(延长治疗时间至96周)并不能显著提高应答率。

2. 对于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经过规范、标准再治疗SVR率高,达到75.9%。但是,将标准治疗延长至72周并不能显著提高SVR率。对于此类患者的疗效预测,eRVR优于cEVR。

3.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无应答患者经过优化治疗后,SVR率可以达到58%,且延长治疗时间至96周,SVR率明显高于治疗72周(64%对51%)。

魏教授还介绍了国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Ⅲ期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聚乙二醇干扰素的RVR(快速病毒学应答)、EVR(早期病毒学应答)结果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张丽佳 整理)

转化医学助力慢乙肝个体化治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委侯金林教授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介绍了2013年上半年国际会议展现出的肝病学领域研究动态、十二五课题目标和研究进展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方向。

国际研究动态 目前,研究特点开始从临床试验研究(即关注新药相关RCT,如药物疗效安全性)过渡到临床实践的研究[即关注不同治疗人群,如初治/经治患者、HBeAg(-)/(+)患者的疗效评估]。

在研究终点设置方面,开始从替代终点(如病毒抑制、HBeAg血清转换等)向治疗结局(硬)终点转折(如肝癌发生率、死亡)。同时,在基于基因组路标的个体化治疗研究中,各国学者已展开激烈竞争。

中国研究已形成国际“冲击波” 由于“十一五”和“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的支持,中国学者在乙型肝炎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国际“冲击波”。在6月举行的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肝病周上,很多来自中国的乙肝研究在口头报告或壁报、摘要中呈现,成为历届APASL之最。

十二五课题目标和进展 十二五课题“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新方案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降低肝硬化、肝癌及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期目标包括提出乙肝治疗新方案、提高HBsAg/HBeAg/HBV DNA阴转率,并强调以国产药物为主、联合针对不同靶点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已经启动的子课题包括,针对核苷(酸)类药物应答不佳患者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十一五乙肝研究队列的延续观察,而另外两项子课题,基于国产干扰素的优化治疗方案、基于国产核苷(酸)类药物的优化治疗方案,也在方案讨论筹备阶段。

侯教授认为,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离不开转化医学的介入,生物学标志物、生物遗传学和纤维化定量研究,是三个值得重视的方面。而基因组学研究,更是有希望通过对宿主遗传因素的探讨,揭示预测抗病毒治疗疗效、疾病进展、药物反应的关键信息,实现基于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乙肝相关死亡率的目标。(王迈 整理)[6040201]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谈

■ 非传染性肝病专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详细报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重叠综合征等诊治进展,并介绍了近年新认识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相关胆管炎(IAC)的诊治方法。

PBC诊治建议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胆汁淤积性肝病指南中的PBC诊断和治疗建议。

PBC诊断建议为:①成年患者中,不能解释的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且抗线粒体抗体(AMA)M2(+),可以临床诊断;②若AMA阴性,则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特点诊断;③ AMA(+),但肝功能正常者,每年随访。

PBC治疗建议为:① 首选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3~15 mg/kg/d),长期服药;② 对早期患者及治疗1年时应答良好者,长期疗效明确;③ 对应答不完全非肝硬化者,采用UDCA联合布地奈德(6~9 mg/d);④ 对晚期患者,强烈建议肝移植。

王教授说,总体上看,UDCA对早期PBC疗效明确,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对应答不佳者欧洲指南建议加用布地奈德治疗,我国患者可以加用强的松治疗。此外,近年贝特类药物用于PBC治疗见诸报告,但其治疗意义还有待研究证实。

PCS治疗现状 王教授指出,目前UDCA治疗PCS的证据并不充分,治疗作用有限;也不推荐使用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临床医生在治疗该病时,应在使用抗生素同时进行内镜球囊扩张,慎重使用支架置入术,终末期患者可接受肝移植手术。

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诊治 欧洲指南强调肝组织学淋巴细胞性界面炎是诊断该病的必要条件,意味着所有患者需要进行肝活检方能确诊。

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PBC重叠综合征治疗,目前欧洲指南治疗建议为:① 推荐UDCA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② 也可以考虑初始单一UDCA治疗,若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可再联合激素治疗;③ 长期治疗可考虑UDCA、激素和硫唑嘌呤三联治疗;④ 对UDCA治疗单一PBC过程中发展为AIH者,建议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IAC的诊治 在报告最后,王教授特别提醒临床医生重视IAC的诊治。IAC是近年认识的一种新的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生化异常和胆管病变,常累及肝内胆管和胰胆管。IAC常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75%患者以黄疸起病。其特点是血清IgG4升高,并在胆管和肝组织中出现 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多发生在高年男性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长期治疗可减少复发风险。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7月 7, 2013 09:30: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020.html
  • 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
  • 非传染性肝病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