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IAGG)会议约有500场专题演讲,5000篇文章参加交流,这是跨越东西方、不同体制国家、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不同文化背景者之间的交流,涉及到医学、人文、社会和政府,以及科技发展各个层面。内容包括老年人共病、各种老年综合征的诊治处理及常见老年人慢病的处理特点。
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和衰弱症(frailty)是老年病学研究的热点,有17场报告;相当多的题目关注到在综合医院急性/亚急性病治疗后,老年人如何能够得到连续的医护照料,也就是中期照料和长期照料;数字化网络科技给老年医学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本报邀请参加会议的北京协和医院刘晓红、朱鸣雷和陈伟三位医师,带来对以上这三个热点议题的报道(A5~A6版)。
肌少症已经被认定为新的老年综合征,发病率高,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达50%~60%。
肌少症的发病除了与增龄相关,还与糖尿病、慢性炎症、营养不足及缺乏锻炼等多种因素相关,可引起跌倒与骨折、失能、活动障碍,发展为衰弱症,增加死亡率等不良后果。
亚洲肌少症发病率较低
日本京都大学人类健康科学系山田箕浦(Minoru Yamada)教授报告,按照国际标准,采用双能X线(DXA)测定肌肉质量,则年龄大于65岁老年人的肌少症发病率约为22%,肌少-肥胖症发病率为4.5%。
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科陈亮恭主任在题为“亚洲肌少症:诊断与治疗的挑战”报告中指出,亚洲的肌少症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其原因与肌肉质量测定有限、经济发展、老年人采取了更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关,代际之间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影响检测结果。亚洲各国的报告显示,亚洲人的握力是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白人的75%~80%,而步速并无显著性差异,日本人的步速更高;亚洲肌少症诊断的截点值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确定。
应在慢病老者中筛查衰弱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家庭医学科霍华德·伯格曼(Howard Bergman)教授介绍,几乎所有衰弱者都有慢病,共病(comorbidity)老者中9%有衰弱,衰弱者中82%有共病,所以要在慢病老者中筛查衰弱,尽早干预,避免不良转归。
在陈亮恭主任关于预防策略的报告中也指出,老年人查体不仅仅是筛查肿瘤和糖尿病等慢病,还要筛查老年综合征,评估其功能。
日本国立老年病学和老年学中心的刀羽涓二(Kenji Toba)博士分析了衰弱症与其他老年综合征的关系,认为衰弱和跌倒均与增龄引起的多个功能下降有关,跌倒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衰弱的指标。肌肉、骨骼和关节问题可以引起肌少症、骨关节病、疼痛、骨质疏松及骨折,发展为移动相关的衰弱症,有步态异常;另一方面,轻度认知障碍、不快乐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NS)相关的衰弱症,发展为痴呆和抑郁。要根据不同的发生机制,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在干预上,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保持持续运动的习惯,补充热量和蛋白质[老年人应该保证1.2 g/(kg·d)]、补充维生素D,较单纯抗阻训练可更加有效地延缓、预防和逆转肌少症。
此外,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of Sarcopenia,AWGS)第2次会议,北京医院张铁梅教授和笔者作为大陆地区的两位成员均参加了会议,为取得亚洲共识做积极准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