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践行的全科医学
作为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了50余年的医生,回首这些年工作的点点滴滴,我仍记忆犹新。
1958年,我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1958-1960年,我在河北省南宫县第一人民医院工作。1961年,我到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瓶窑医院工作。当时,医院的条件十分简陋,除三大常规化验外,无其他任何仪器设备。当地的危重患者不少,却很少有条件去杭州诊治。作为该院首个本科毕业生,24年的临床工作使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全科医生。
1984年4月,我被调任第一医院院长。为了改善病房的条件、满足医院的发展,1987年,我亲自带着病房设计规划图到县政府,争取到了建造6层新病房大楼的款项。
当年的医护及医技人员很匮乏。我花3年时间将从已劳动局招入的28名初、高中毕业生培养成合格的专业人才(时任护士、检验师、药剂师等),并分批次选拔人才赴上海、宁波、杭州等地进修培养。同时,还不定期地进行专业考试(由本人出考题),坚持让其参加科室晨会及每周一次的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此外,还在该院成立了急诊科,并将内科与儿科分科。
虽然较六、七十年代,此时的基层医疗条件已有很大发展,但医务人员的医疗素质亟待提高。医务人员怕承担风险,很少开展上腹部及妇产科手术。
我整顿了医疗秩序,并亲自参与重危患者抢救,尽量减少患者转诊。此外,还从杭州请临床及管理专家来指导一些重大手术的开展及工作的管理。同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安全。
我“内、外、妇、儿”样样都管,也样样都会一点。因此,开展许多抢救手术时,我都会进手术室协助并承担责任。某晚,有一例四肢、胸腹联合多处创伤的车祸患者送到医院时已休克,我请普外科及骨科两位医生同台手术,自己则在台下负责内科管理,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当时,这在全县还属首例。当然,现在这种手术已经很普及了,但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基层医院却是件大事情。
在全院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1986年该院被浙江省卫生厅命名为首批“省级文明医院”。
转眼50余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这一辈的基层医生在迂回中艰难前行。忆往昔,吾辈岂是蓬蒿人;见当下,后辈皆为奋斗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