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肖平田写的《不要轻信论文结论》一文,颇有同感,但又觉意犹未尽,在此说说我对医学论文结论为什么不能轻信的看法。
论文造假成风医学论文造假明目张胆,触目惊心。媒体报道一妇科方面的论文被26人次抄袭,甚至有人仅仅替换姓名。还有一篇题为《依达拉奉联合必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的论文,其实必存就是依达拉奉,所以该论文被称为“史上最牛的论文抄袭事件”。
造假者甚是广泛,既有普通医生也有著名学者,既有国内人员也有国外人员。我国第四批“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关闭实验室。羟乙基淀粉的倡导者、德国医学权威岳凯姆·伯特90多篇论文均为编造的产物。试想一下,这些造假论文的结论有多少可信度?
期刊鱼龙混杂期刊杂志是论文的载体,是论文结论的传播者,而论文是成果的体现,是评职称的依据。有些杂志只管收版面费,给钱就可发表,根本没有把关。
即使国内著名医学杂志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是思想不重视,不注重论文内容和结论审查。内容审查大多由专家负责,专家工作繁忙,有时难免疏漏,再加上不排除照顾人情关系的现象。
看到正规杂志错误频出甚是痛心,恐年轻医生仿效而误己害人。我曾经写文指出其中错误,但大多数杂志置之不理,只有一家杂志承认有误,并刊发了我的文章。
有人会说:“也许国外医学杂志比较靠谱。”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印象。事实上,国外杂志的编辑部很少出钱调查被怀疑的文章,也并不会常规检查作者的原始实验记录,多是靠同行专家的评语作出是否发表的决定。评语多是基于作者所提供的文字信息而写的。
设计存在缺陷医学科研设计方面的问题并不少见,而这方面的错误是原则性问题,也是致命的。设计不严谨、不科学,结论将不可靠甚至是空中楼阁。
实验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分组原则、重复原则。有的论文根本就没有设对照组;有的设了对照组,其实是假对照或者是对照不全。
在试验中,同一处理需设置的试验单位数称为重复,这个试验单位数即为样本含量。有的论文样本量不够,比如实验动物15只,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3只,每组接受3种剂量药物实验,每组再分3个小组。这个实验研究中的样本是多少?显然不是15例,而是1例,这样的结论能可靠吗?
实验发生偏倚随机误差不可避免,但偏倚是可以避免的。最常见的问题是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控制不当,如受试对象没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基线资料存在差异没有同质性,人为剔除不理想数据,没有考虑最常见的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多种疾病等与许多危险致病因素都有联系。
影响论文结论可信度的原因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既要学习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又要学会辨别批判而非生搬硬套。这是一种科学态度,是对医生的基本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