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3年会业已闭幕,但在年会上公布的众多新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产生的影响却不会消失。本期我们邀请了国内三位糖尿病专家,为读者解读ADA年会最新披露的三项有关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的研究,希望对读者的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亚洲患者应用艾塞那肽每日2次:餐后血糖控制更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彭永德
糖尿病个体化治疗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已有研究提示,亚洲人群在进食相同食物后,餐后血糖较白种人高,亚洲人群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疗效是否与白种人存在差异?来自台中荣民总医院的学者报告的研究可能带给我们启示。此研究比较了亚洲及白种人患者每日注射2次艾塞那肽(EBID)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数据来源于21项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时间12~30周),共纳入亚洲患者787例,白种人患者2223例。
基线分析提示不同人种糖尿病患者在体重、血糖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与白种人患者相比,亚洲患者的体重更低(71 kg对95 k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更高(8.4%对8.1%)、空腹血糖水平更低(166 mg/dl对175 mg/dl)、磺脲类药物应用者更多(75%对42%)。基线自我血糖监测结果也与既往研究一致,提示亚洲患者餐后血糖水平更高。
结果提示,终点时艾塞那肽治疗使两组患者餐前血糖水平均降低,而亚洲患者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图1),且艾塞那肽治疗与亚洲及白种人患者HbA1c及体重的显著改善有关(图2),亚洲患者HbA1c在终点时下降1.1%,白种人患者下降0.9%。
此项研究证实了不同人种应用艾塞那肽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都较好,亚洲患者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后的餐后血糖获益更大,这可能与亚洲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较高明显相关。
艾塞那肽对比胰岛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北京协和医院 肖新华
既往研究曾显示艾塞那肽具有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但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的心血管预后仍未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学者在本届ADA年会上报告了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的结果,为长期应用艾塞那肽的心血管获益提供了循证医学支持。
此研究评估了应用EBID(2795例)或胰岛素(51547例)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患者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平均随访时间为4.2~4.3年。
分析结果提示,与胰岛素组相比,EBID组每1000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比例显著降低(心力衰竭4.8对13.6,心肌梗死1.1对2.1,卒中2.0对4.9,心肌梗死或卒中3.1对6.9)。对患者年龄、性别、种族、心血管疾病史、口服降糖药及心血管保护药物史进行校正后发现,EBID可显著降低患者心力衰竭、卒中、心肌梗死或卒中风险(表1),此差异在无心血管疾病史及全部入选患者中均存在。
此项人群研究结果提示,与胰岛素相比,EBID可使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卒中风险显著下降,且此疗效独立于二甲双胍及其他降糖药、心血管保护药物的作用而存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保护是值得临床医师重视的问题,此项研究提供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能改变糖尿病的诊治流程,给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
与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相比
艾塞那肽+基础胰岛素: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匡洪宇
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治疗策略是HbA1c未达标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但患者可能遭遇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风险。在本届ADA年会上披露结果的4B研究旨在比较在二甲双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艾塞那肽每日2次(BET)与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赖脯胰岛素每次3次(BBT)的疗效。研究主要终点为符合方案(PP)人群接受BET或BBT治疗后从基线至终点的HbA1c变化程度(非劣效性观察)。共917例患者接受12周甘精胰岛素的初始治疗,637例患者因未达到治疗目标(HbA1c>7%)而随机分为BET组(316例)与BBT组(321例)治疗30周。
研究结果提示,终点时BET组患者HbA1c降低程度非劣效于BBT组,且与BBT相比,BET组患者空腹血糖及体重水平显著降低(表2,图3)。值得关注的是,BET组患者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事件/年:轻微2.1对5;严重0.02对0.07;非夜间0.6对3.3;夜间1.5对1.8)。
4B研究纳入的患者2型糖尿病病程在13年左右,结果提示对于此类病程较长的患者,基础胰岛素+艾塞那肽是可以选择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相比,基础胰岛素+艾塞那肽疗效相似,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患者体重也有减轻。
以上3项有关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结果证实,艾塞那肽疗效与安全性皆佳,亚洲患者应用后餐后血糖改善情况更明显,且药物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相信在循证证据的支持下,艾塞那肽将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诊治贡献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