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教育和管理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2007年3月3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成立了糖尿病教育学组(后改名为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6年来,在CDS和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领导下,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蓬勃发展。
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早期形式
郭教授首先生动地讲述了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历史起源。据她介绍,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可追溯至胰岛素面世之前。
当时,糖尿病属于不治之症。美国著名糖尿病医师艾伦(Frederick Allen)发明了“饥饿疗法”,使用该疗法最著名的患者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Charles Hughes)的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Hughes)。该疗法的原理是糖尿病患者仅摄入极少量碳水化合物饮食,摄入的热量只够维持生命,这可算是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前身。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够严格遵守饥饿疗法的要求,就可能延长生命。
然而,饥饿疗法会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影响年轻患者的生长发育。1921年,胰岛素的发明终结了饥饿疗法。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糖尿病医师乔斯林(Elliott Joslin)提出,受过良好教育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较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糖尿病患者长,且并发症较少。当时Joslin医师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就已经安排护士给糖尿病患者计算碳水化合物和热量,为患者提供教育指导。这就是现代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早期形式。
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发展历程
据郭教授介绍,上世纪80年代,糖尿病教育者在美国正式成为一种职业。现代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团队包括糖尿病医师、护士、运动康复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以糖尿病患者为中心的团队教育则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DCCT和UKPDS研究之后。后来的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和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均大量应用了饮食和运动干预,由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团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支持。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国各地医院逐渐出现了给糖尿病患者讲课、患者夏令营等教育形式。走在全国前列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该院在建院之初(1994~1995年)即选派护士到美国学习糖尿病教育,回国之后成为专职糖尿病护士,为全院糖尿病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组织患者进行教育讨论。
1998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分支)资助下,包括郭教授在内的糖尿病医师、护士和营养师到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学习美国DOIT项目( Diabetes Outpatient Intensive Treatment Program)。他们回国后,效仿该项目在北京大学三家医院都开展了门诊教育。该项目为期1年,完全在门诊进行,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发症、运动状态和营养状态等指标,然后医师、护士和营养师分别提供治疗、教育指导和营养指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强化干预组患者用药没有增加、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血糖控制较好、体重也没有增加。从这个项目以后,郭教授等充分认识到了教育护士的重要性。
2007年,CDS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正式成立,组员主要包括糖尿病医师、营养师、教育护士等。学组成立后,举行了一系列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活动和培训,包括每年举办一届全国糖尿病教育护士培训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发展(图)。
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现状
在郭教授的领导下,CDS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开始了糖尿病教育者的认证和培训工作,但目前糖尿病教育者的认证工作还没有得到我国政府的认可。令人欣喜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医师日益意识到了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有些省份的医院开办了由有资质的护士参与的糖尿病护理咨询门诊;很多医院都开展了糖尿病教育课堂、以患者为中心的小组式教育以及“看图对话”讨论等活动。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全民健保制度的推行,社区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医师主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糖尿病医师和护士经常到社区给患者提供教育指导。
尽管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2010年,CDS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第一个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饮食、运动、基本知识方面,接受过糖尿病并发症教育的患者仅为47%;超过50%的患者根本不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值(<6.5%)是多少,甚至还有5.6%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糖尿病。约1/4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和复查管理做得很差。另外,社区和农村仍是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郭教授透露,在CDS的牵头下,目前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正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中心合作,开发出一套糖尿病教育的标准化教材,在全国范围推广。基层医师可通过教材中科普的语言将核心知识传递给患者,对他们进行教育。[6930401]
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大事记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早期糖尿病教育形式;
1994~199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开始选派护士到国外学习糖尿病教育;
1997年,美国Bring HOPE基金会募集了500万美元用于中国糖尿病教育培训;
1998年,北京大学三家医院建立了我国首批强化血糖控制门诊;
2000年前后,CDS开始形成非正式的糖尿病教育者组织,成员全部由护士组成;
2007年,CDS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成立;同年,学组举办了首届全国糖尿病教育护士培训班,以后每年举办一届;
自2007年起,学组每年11月在CDS年会上组织护理及教育与管理论坛分会场;
2008年,学组开展了国内首个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者培训项目(JJDI);
自2009年起, CDS每年举办一次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研讨会暨国际糖尿病教育和管理论坛;
2009年12月,学组出台了《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
2010年后,CDS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几个针对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大型现状调查研究,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现状调查、中国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状况调查(COMPASS研究)和中国心脏代谢注册(CCMR)研究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