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以病例为引导 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4,568 views字数 3405阅读11分21秒阅读模式

1引言

对于医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好这门课,对各个科室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就了如指掌,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治疗也有很好的掌控,做到对疾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没有足够有效的实验或实践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微生物学实验课占总课时的1/3左右,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实验教学在“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医学微生物实验也是医学生学习中形成无菌操作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树立有菌观念,培养无菌操作技术”是医学微生物学的灵魂所在,并且是每个医务工作者时时牢记在心的习惯。

配合教学改革,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课考核方面也做了相应的修改,在学习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病例为引导,让学生提前接触病例,分析解决问题,最终确定病原体并选出敏感药物。我们对部分实验班进行实践并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改革非常认可,上实验课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以往的教学多为教师把实验内容、方法、步骤全写在黑板上或实验指导上,学生比较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遍实验,是什么病原体,应该出现什么结果都是已知的,学生动脑分析、归纳和总结比较少,实验课结束了就不去思考了,应付差事,学生当实验课是来玩玩和放松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基本不动手,只是旁观,实验报告一抄了事。改革后我们先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细菌的形态结构与检查方法;细菌的培养、生长及影响因素、细菌的分布和细菌的变异。这里面包括细菌革兰染色、无菌操作、制作涂片、油镜使用、分离培养等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逐渐熟悉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要求,逐渐形成无菌操作的意识。之后的实验课配合理论课的进程以先提前给出病例为引导,例如有关局部化脓性炎症的病例,肠道疾病的病例,白喉、结核、流感等病例,根据病例,让学生思考,进行实验设计,对相关病原体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某些病原体进行敏感药物筛选。实验指导巾和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没有具体的实验流程,但给出相关疾病或病原体检测时可能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课下分组讨论,查资料,利用各种资源,分析病例,上课时随机选取几组代表到讲台上讲解自己设计的实验流程,教师加以指导,实验操作内容根据课时和国家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要求的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适当选取部分实验让同学进行操作,不能操作的配合示教向学生讲解。

由于医学微生物学是在大学二年级进行授课,疾病的症状、体征及诊断、药理等方面都还没有学到,病例中提到的如正常和异常的体温、白细胞数值,一些症状、体征如:里急后重、黄疸、发绀、肠鸣音亢进、盗汗,甚至胸片的观察,都需要学生课下自己查找,这让这些还处于基础医学学习巾的学生有了提前做医生的体验和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以后临床的学习也预先有了一些认识和准备。某些实验敏感药物的筛选,让学生学习科学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以防止更多耐药菌的产生和微生态失调。此外,实验课给学生提供的模拟临床标本事先也不告知具体是何种病原体,致病力如何,每次实验课都为学生准备一次性的手套和口罩,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无菌操作意识,不但作为以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习惯,也可以避免操作中不必要的感染和污染。

通过对病例的讨论,并且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同学的思维,学生不再是一味的不假思索的接受,机械的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自己主动学习,动脑筋,查资料,找出自己不懂不会的。使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临床传染病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理解和消化,加强记忆力,尤其是加深对病原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直观认识,掌握病原性细菌所引起疾病的表现及实验室微生物榆测技术,学习科学、严洋的实验设计方法。

3考核方式

实验教学应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评估体系。适合教学发展的质量评估体系及激励机制的建是使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发展的保证。质量评估体系偏重于客观的评价教学的效度,激励机制偏重于从意识情绪等心理方面调动学和教的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比较单纯的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存在着抄袭和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的现象。我们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先进思路和方式,把客观结构化实验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OSEE)引入到我们的实验教学巾,包括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基本技术的考核以及实验报告的考核,大大提高操作和实验设计分数所占的比重。仍然是以病例为引导,结合提出的病例,学生分组讨沦设计实验方案,并准备课件进行课上汇报总结,教师根据每组的表现打分。每间实验室配有超净台,实验操作如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无菌操作、染色、显微技术等,存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计同学分批依次到超净台进行操作,教师在旁边进行观察并打分。

理想的考核体系应该是科学、可控、公平、客观和合理的,并且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和知识,为以后的T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客观结构化实验考试充分的体现了这些优势,对于一些懒散的习惯抄袭的学生而言实验课不再是走马观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深入的学习能拿到高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实验课成绩更有分量⋯。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实验课的过程中,以病例为引导,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接触模拟的临床标本,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坚决杜绝实验报告下篇一律的抄袭。通过教师们的严格要求和引导,使学生从开始起就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做一个正直的人。要让他们知道,以后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先要成为一名“好”人。

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操作规范,使学生们能为以后自己的科研和丁作树立良好风气和道德观。在教学中强调综合素质: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把医学科学精神、医学人文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学生生命是神圣的、神秘的,尊重生命,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严谨、严肃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人的生命是需要尊重和关爱的,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奉献,把人文教育融人到课程中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5调查问卷结果及存在的不足

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经统计后记过显示:95%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96%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能够对动手程度的培养和锻炼有促进作用;100%的学生对这样的实验方式与理论课的结合满意;74%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改革可以激发学习兴趣;83%的学生认为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9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临床相关知识的积累;89%的同学认为这种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很好,可以体会到在遇到实际病例时分析病情的感觉,较全面系统对从取样检查到治疗有着全面的认识,并且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印象。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同学偷懒,不是利用学习到得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而是上网找现成的应付;加入了病例,对带教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一些其他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及临床的内容的都要有所了解;由于课时和场地有限,与其他基础医学相联系的大的综合性实验比较少。

6结语

由此可见,让学生提前接触病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大大增强,不仅加深了理论课学习的病原微生物的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微生物学的操作技能,对处于大二的医学生来讲更揭开了临床知识神秘的面纱,对临床知识的探索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填鸭式的教育,更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到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思考、疑问,进而自己学会去查找、总结、归纳,融会贯通。对于教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临床知识的加强,才能在上课时游刃有余,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9月 28, 2013 09:30: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739.html
  • 医学生
  • 医学微生物学
  • 实验教学
  • 教学质量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