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储备期可以理解为从医人员执业前的知识储备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备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与患方的沟通能使患方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发展,是医学上人文精神的体现,医患沟通的双向性,是实现医学事实与医学价值、人性目的和谐统一。注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学会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到解释和教育病人不再是医生职业素养高的一个表现,而是其工作本身必须要做的一个义务,成为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深远的应用前景。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作为医疗服务行业的一个产物,是普遍性的世界r¨J题,对于美阚、日本等世界卜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医疗事故也少见,但医患关系并不十分紧张,有些制度、思路与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生具有的沟通能力已经不是特长丽是作为医生所应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世界各国医学院校都把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美国医学院校把沟通技能作为医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入学后早期即接触患者,了解患者身体、心理状况,学会和患者沟通,同时经常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英国医学会1987年已将对医生沟通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在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教育专门课程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列时加强对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国内在医患沟通教育研究方傩缺乏实际的沟通和交流的具体指导,更缺乏必要的形式多样的实践,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常常缺乏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与瘸人交往中普遍存在若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针对国内教育的这种现状,我们进行的相应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有关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见解与对策。
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状况调查
(一)资料与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专、预防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其中男生100份,女生110份,有效率100%,符合统计要求。内容包括沟通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导致医学生沟通能力差的因素、对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应在哪个教学环了加强,医学生对于沟通课程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由调查教攘统一在告诉调查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后填写,采用不记名的调查方式。
(二)调查结果。
1.医学生沟通方面是否存在缺陷的调查。调查显示,90%的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是患方缺乏足够的信任,医方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有缺陷。10%的医学生认为沟通方面不存在缺陷。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矗医疗纠纷总量的60%以上,所以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十分重要。
2.导致医学生沟通能力差的因素调蠢。调查选项从事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师、自身等五个方面展开多选。结果30%的学生认为来自社会,65%的学生认为来自家庭,20%认为来自学校,23%认为来自教师,85%的医学生认为来自自身。可见,家庭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对沟通能力的影响较大,加强医学生沟通自主意识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应在哪个环节加强。结果显示,医学生需要在多个方面给予沟通教育,无论是在医患之间、医护人员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教育,20%的医学生认为人校期间应进行沟通理论的基础教育,60%的医学生认为进入临应实习期间由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沟通的堵训更有现实意义。
4.医学生对沟通课学习态度的调查。调查选项主要从选修、必修、自学等三个方面进行。24%的医学生认为应选修,65%认为应必修,11%认为可以自学。从学生对沟通课的学习态度上看表现出1r积极的学习兴趣。
5.医学生对培训教师的要求调查。40%的医学生认为培训的教师应当是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25%的选择心理咨询师,20%选择管理学教师,15%选择社会学教师。
三、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对策
(一)掌握沟通内涵,创建和谐就医环境。
医患沟通中,沟通时医生的语言、举止、衣着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医生应掌握两种武器,一是手术刀,二是沟通能力。在医学生从医储备期,既要重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更要蘑视沟通技巧、协作能力与病人亲和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要在双方共问、友好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和谐沟通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查房沟通、预防沟通、书面沟通、分级沟通、集中沟通、间接沟通(亲友沟通、保护性沟通)、直接沟通等有效方式加医医患沟通。
(二)医学生沟通主体意识的培养。
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沟通主体意识,以促使其在医患沟通中形成主动沟通的思维习惯,积极创建健康的心理环境、和谐的医患关系。沟通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得医学生对个人沟通主体地位、作用和价值有个自觉意识,表达对患方的尊重和呵护,建立沟通平等范式的主体上内化和认同。主体意识的养成起着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作用。唤起沟通潜能,解决沟通的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工作心态,以适应医务人员复杂的工作环境。
(三)阶段性训练从而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涵了语言的使用、一般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医疗诊治信息的医患沟通、医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公共沟通等,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这几方面沟通能力,有必要在整个医学学习过程中,分阶段需要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培养。沟通的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必修课、选修课应有合理配比。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开设有效沟通、医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课程,建立沟通意识。大学三、四年级的临床知识学习阶段,渗透医院管理学、与病人沟通、医患沟通的艺术、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毕业前的临床实习阶段,此时接触到具体的患者,医学生扮演了医生的角色,使得沟通能力最大限度地运用和证实,是纠正和提高的阶段。
(四)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医学生对沟通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因而,应认真对待课程体系建设,思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议整合医学院校的医学相关课程,让医学生了解人体健康的技术性问题后,重视文化因索在防治病病中的作用。开设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制、环境行为与健康等课程,将普通的人际交流和医学的沟通技能等内容融合。在课程安排,规定必修课、选修课的合理配比,使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自行决定的权利。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设计中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一是采用PB1与TB1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发挥闭队力量共同解决问题。二是设立模拟病房,让医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病人”与“医生”交流,然后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从『fii改进方式。三是临床见习。尽早让学生接触病人,训练医学生
接触病人和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四是病例分析,建设案例资源库,列举出临床常见的医患冲突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提比解决方法。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用师爱筑起沟通桥梁。
在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效果。在评教的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中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综合素质高、能因材施教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因而,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业务立平,增强临床经验,感悟管理学、心理学等综合知识,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多接触学生,用师爱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沟通教育应以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为基础和前提,为了让患者能处在和谐的就医环境中,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丽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保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