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世纪70 年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医学模式的提出,医学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而是定位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继之兴起的人文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研究热点。医学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逐步成为医学教育者关注与探索的重点,国内许多医学院校于8o年代后期陆续开展了医学人文的教育和实践研究,并逐渐开设了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规等多种医学人文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内涵和实践操作、全程融合等诸多方面尚待提高和完善。
一、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于受早期大学教育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理工类院校重理轻文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何况综合性大学并收医学院的大势所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科发展处于边缘化,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不管是教育实施者还是学科相应的研究成果,尚未真正进入医学人才培养、办学标准、教育评价等核心内涵,难以对医学教育决策层起显著影响。⋯·方面由于人们对于医学人文学科的认识还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部分医学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实践者,没有对人文学科弓I起足够的重视,或虽表示支持学科的发展实施,但对医学人文缺乏深入认识。这些最终导致医学人文教育计划基本没有体现新的医学教育模式与行业社会的要求。在学科发展投入上,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增设人文学课程,到1995年几乎所有的医学院都开设了人文学课程,并得到联邦基金,特别是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的支持。而国内在医学教育评价标准、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评奖等方面,没有体现对医学人文发展的重视程度。以2005年国家级医学教育成果奖为例,在46项医学院校所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中只有2项与医学人文教育相关。
(二)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成果缺乏深度实效。
医学人文的发展需要一批拥有全面医学人文素质的教师团队为基础,保证人文学科的发展活力和教育体系完整。就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医学院校仍面临人文师资力量缺乏的困境。现在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临床经验和人文精神两者兼备又热爱人文理念传播、分享、体验者不多,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医学人文系统专业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文课程顺利开展,相应地使学科难出有效科研成果,导致领导层面对人文学科的忽视,迫使一部分学科人才流失,由此恶性循环。当然,若领导层能主动关注人文学科发展,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奖励机制倾向,也许更能在当下医学教育大环境之下首先助人文学科起步和稳固发展。
纵观目前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成果,大都缺乏深度,或仅是沿袭国外的理论研究,脱离了现有医疗环境及教育背景,可行性和实用性不高。相比国内,西方有大量的师资培训机构为人文教育提供师资保证,再如美国大学医学院人文学科教师不仅是社会科学也是医学专家。
(三)课时不足,课程设置欠合理。
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医学专业课占绝对优势,人文学科课程较少,课时数受到限制。有调查显示,中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品均课时为62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学时的8.85%[33,而像欧美发达国家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比例高达20%.25%。尽管现在我国不少医学院人文开设课数较以往增多,但不少定位:选修课或任选课。在短时间内,老师也无法完整教授学生相关知识,不足以用于多方面实践,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课程兴趣不足,重视度不高。
就教学形式而言,虽然案例讨论、PBL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逐渐被使用,但大部分老师仍以灌输为主,与人文教育实质要求不符。关于课程考核形式,间济大学医学院已逐渐实行平时和随堂考查各占50%的模式,而绝非仅考察学生应试知识的掌握,虽然也有做卷子部分,但平时心得体会、PPT展示等占的权重不低。但在课程内容方面,仍存在实用性不高的现状,同时也缺乏适应国情的专业教材。课程体系同样缺乏整体性,课程章节前后联系不大,加之课程大都在临床教学前开设,临床阶段缺乏医学人文教育的全程融入,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衔接中断,难以收到远期实效。医学人文教育本应以多形式、多方面提高学生内在人文素养为目的,而上述现状都在各种程度上导致人文课程难以收到实效,以致成为某些学生为获取学分、“混秀过关”的课程。
(四)医学人文氛固有待提高。
现在虽然许多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综合大学人文学科齐全,但医学人文氛围仍是缺乏。医学生课程多,时间紧,大都无暇顾及看来不怎么重要,最后“混混”就能过的人文课程。
总的来说,从当前情形来看,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存在着人文氛弱不浓郁,人文学科建设较缓慢,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在医学教育体系分量偏低,教育理论实际性欠缺,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医学人文教育研究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医学生视角的想法与建议
医学生们从媒体上得知各种医疗纠纷事件,痛心医患关系的恶化。在一些人的眼中,医生似乎不再是受人尊重,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而成为被社会“唾弃”吸取病人血 汗钱的吸血虫。与此同时,医学生也担心面对以后复杂医疗环境的挑战,究竟如何与患者沟通,给予人文关怀,在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也保护自身权利。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以人文知识为理论指导,由此,医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
(一)以当代医学教育与社会背景为基础,加强对人文学科的建设发展。
当代医学要求与社会背景决定了人文学科应在医疗教育占有更重的分量。医学教育工作决策层对于人文医学教育的重视度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人文学科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研究的方向与力度。医学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人文教育前进的基础。如果决策层加强对人文学科的重视,投入有效豹人力物力在学科的发展上,实现其与多学科的结合,与医学专业结合,与人才培养结合,与社会生活结合,从全球医学教育的视野出发,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与要求出发,在此基础上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形式,那么最后将对医学教育体系的优化起到质的飞跃效果,对于未来医疗环境的改善也将有深远影响。
(二)培养优秀的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的水平一方面是研究取得有效成果的保证,也是决定医学人文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不可否认,我国目前面临着教师短缺的现状,缺乏具有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师团队,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可以招收一批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人才,进行再培养,像是医学临床专业毕业的学生,研究生再进行人文医学相结合的培养,并授予双学位。当然这样的计划,需要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需要纳入高等教育培养计划的体系中。
(三)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形式。
医学人文课程学时少,科目不全,师资不足,理论与实际教学联系结合不够都阻碍了课程体系的完善,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医学教育者要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学时,完善科目设鬣,招收培养专业、素质良好的师资团队;另一方面,将各科目系统地整合,让医学生学到不只是单独科目的知识,而是一套完备系统的知识;除此之外,将理论教学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努力探寻适应于当代医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医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往灌输式、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也不再适应人文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丰富人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情景模拟、临床见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既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感受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对临床工作的价值。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接受过I临床治疗的患者,以讨论交流的模式,讲述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医疗入文服务的感受,这样双向的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以这种间接的方式较早接触临床,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还可在教学中为医疗人文研究积累材料。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更需要人文教育全程融入,实现教育的一贯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地体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增加课程实用度。
现在大多数人文课程仅教授理论知识,缺乏实用度,学生进入临床届,所学无所用。要改善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脱离抽象的理论教学。如进行案例教学,将现实中的医疗纠纷案例加入到课程讨论,通过师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人文思想。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和社会环境所要求的学科,医学人文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韵。但学科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科虽然还显稚嫩,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秉承上级重视、支持和教育实施者的众志成城,相信我国的医学人文将与医学专业“双璧生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