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从医职业操守是医务人员的灵魂,也是医院顺利运行的重要支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来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是解决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举措。伦理素养是职业操守的核心内容,对于正处在受教育阶段的未来从业者,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1职业操守的内涵
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它具备“基础性”、“制约性”的特点,要求从业者必须做到。职业操守也可以说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一个行为要求,又是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一个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否则将一事无成。
被西方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在其誓言中提到:“我将尽我所能及判断,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给我病人开出良方,并永不加害于人。”“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保守秘密,我将守秘永不揭露。”“如我忠心誓守此约,我可安享人生并行我医艺,终生受人尊敬,但若我背弃或破坏誓约,我将遭逢噩运。”这一誓言的基本精神被视为西方医生的行为规范,即医生的职业操守。希波克拉底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所应具备的医术、职业操守和传授技能,与当代对医生职业内涵的定义相吻合,这个誓言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是对医疗职业行为的规范,将职业的技能与职业操守相联系。
2在医学生中构建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现实意义
2.1构建职业操守的迫切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的医改方案的实施,人们对现代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医务人员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去处理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及医疗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医疗工作繁重而复杂,医疗纠纷频繁发生,迫切要求医务人员强化医学伦理职业操守规范意识的教育,只有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医疗规范操作,甘于奉献、不辞辛苦、与他人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对于尚未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来讲,在培养其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医德培养的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
2.2构建职业操守的重要性
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周密的思维方法。然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其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因而培养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使其勇于承担治病救人、人道主义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德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和健康状况,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组成部分,也体现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将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服务态度、服务理念、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疾病的诊疗水平、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即决定了其能否很好地履行医生职责。因而,作为医学后备人才摇篮的医学院校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重视对医学生职业操守培育的力度,将其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2.3构建职业操守的必然性
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把对医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良好的医学职业操守的培养成为了必然。医学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脱离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思维方式,必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分析能力,学会对疾病进行生物的、社会因素的、心理状况的全方位诊断分析。改革开放使医学生接触了多元文化、各类意识形态,更多的医院从公益事业向盈利事业转变,如何赢得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和尊重,已成为现实问题。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无论从教育成本还是教学效果上看,在从医储备期都是最好时机。
3构建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有效途径
3.1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
自我培养是规范未来从医者职业道德的主导力量。应重视医学生的内在需求和道德自觉性,让医学生提高自身对医德的认识,从而形成医德的自律动力。自我培养不是所谓的放任自流,而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医德教育重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加入自我教育的内容。自我教育还要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生是教学主体,应让其有学医的伦理思想准备,让其了解从医的艰辛和应该具有奉献、仁爱之心,使医德教育的目标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教育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提高上来。医学生中构建伦理职业操守必须遵循人性原则,激发医学生对真善美的憧憬,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即自我培养教育。
3.2在校期间的职业操守的培养
增设医学人文课程是医学生职业操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期间是进行医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发挥《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相关课程的作用,还要加强医学生誓言教育,使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医德理论,形成正确的医德认知和良好的医德修养。如教师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应将正确的医德取向和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其中,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生命的仁爱之心;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医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使医德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医学生的思想中;另外,职业指导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把医学职业发展与医学生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有利于医学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将职业指导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使医学生明确在职业指导中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意义。
3.3社会实践实习阶段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养成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社会实践可以让医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临床见习等形式早期接触医院和患者,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服务的对象和从医工作的职业要求,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从医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开展医护劳动、社会调查、健康宣传、送医送药下乡等实践活动,使医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接触社会,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医德教育贴近实际、更具有实效性和感染力。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赋予了医学道德以新的内容。目前,培养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要素的整合与优化,以及多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随着医疗卫生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应该成为培养有良好职业操守、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的重要途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