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作为访阿学者赴美国迈阿密大学杰克迅医学院学习。短短三个月的学习令人终生难忘。在美国学习期间,有幸了解到一些中荚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差别,看到了中国和美国医学生培养的一些差异,希望该总结能为中国医学生培养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中国和美国医学生的差异
去美国之前,一直以为中国学生是最刻苦用功的学生,中国教育制度也是全世界最严格的,但是在美国的学习过程中,深深地为美国医学生的勤奋自律所折服。美国的医学生,他们对于临床工作学习的态度是非常主动积极的。学生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在六点半查房前要看自已所管的病人,并完成病程记录,从来听过哪个学生报怨工作太辛苦。每次讨论和学习,美国的医学生没有任何倦意,只有专注与热切。美国的医学生对待患者有着非常热情,与中国医学生对待病人的麻木有着明显的不同,使人不禁暗自佩服。在美国生活学习期间,还发现医学生另一独特之处,那就是他们的小组学习。在图书馆中就有许多小房间专供小组学习。通常三至六个学生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或一起学习某一章节。中国医学生往往喜欢自习。
在临床教学方面,中国与美国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美国的临床教学活动是非常系统而频繁的,每天早晨有病例讨论,中午有讲座,每周还有一次大蠢房。每天早晨的病例讨论由住院总主持,轮流由一名住院医师挑一个病房中比较复杂的病例,并汇报该病例。所有的住院医师都非常积极地参与讨论。美国住院医师的积极参与精神以及他们持之以恒每日一练的劲头非常让我钦佩。在这种训练下出来的住院医师可以很快在临床工作中独当一面。相比之下,我国的临床教学仿佛进人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病人多,临床工作蟹大,而住院医师水平有限,使得主治医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少能挤出时间教学。住院医师得不到良好的教学训练,就更加依赖主治医师,而且也很难为医学生传授知识。久而久之,住院医师和医学生们都养成了只听权威发言的习惯。因而对于病例讨论也显得非常不积极。或许美国住院医师积极参与病例讨论可能是美国小组学习的一个延续。而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教条式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导致我们在工作中也沿用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医生,有多少能有效地学到丰富的临床知识又有多少将来会热衷予临床教学呢?
二、导致差异的原因
与中国学生不同,美国医学生的工作学习常紧张与忙碌,经常不能按时吃中午饭甚至晚饭,他们这么大的干劲儿是从何而来呢?他们的工作热情主要来自两方面:对从医的执着信念和读医学院的巨额费用。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医学院的录取资格中要求申请者至少有一个学士学位而经过本科教育的学生们已学会独立、理智地思考问题,并能对自己的来来职业做出合理的抉择,阕此在美国上医学院绝非一时热情,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坚定选择。而中国学生决定上医学院时还只是不到20岁的高中毕业生,许多人对于未来一生职业的选择尚欠成熟,对于医学院的艰苦也毫无思想准备,所以在求学中遇到困难时不免要丧失耐心与热情,甚至失生了学医的兴趣。其次,美国医学院的巨额费用和在美行医的丰厚收入时刻强烈地激励着美国医学生;由于学费高得像天文数字,大部分医学生要向银行贷款,有些医生到了50多岁才还清这笔贷款。此外,美国医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因此,美国医学生非常珍惜在校期间的培训,丝毫不敢怠慢。
三、解决差异的方法
一个医生的好坏圈然与其本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但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时,我们要时刻注意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对患者的热情和沟通能力现今中国医学教育大部分尚停留在仅对医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与患者交流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i目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医生是医疗活动的中心,占主导地位,注重疾病本身。这种传统观念自医学发展以来长期统治着医学界。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a认为:“医学在本质}=^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国外医学教育界早已重视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也应该培养医学生对患者的热情,提高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以此获得病家的理解、信任与尊重。
美国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医学教育作者在培养未来医生时,仔细讲解、传授、评估其交流技能,使每一位医生不仅具备精湛的医术,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研究表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町提高医学生和医生的临床技能,积极影响患者的回忆和理解、精神依附、症状消除和某些生理上的反应等,因此各个阶段的医学教育均应当重视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在我国,医学生直到第4年学习临床课专业和第5年临床实习时,才能真iE接触患者,造成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缺乏医学生接触患者和与患者交流的训练。且目前医学院校基本无系统的沟通能力课程,有些院校虽有相关讲座,也仅以业余安排,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出现。沟通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1、2次讲座时不可能完成的,心根据各个教学阶段的不同设立相关必修课,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教师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若潜移默化的作用。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着重专业技能培养,缺乏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思考如何治疗人患的疾病,而忽视如何服务患病者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医疗职业的社会性要求更加显著的今天,这种思维l的差异所致的医患矛盾凸现出来。故要培养高质量的医学生,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美国大多数医学院采用书面教学、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小组角色模拟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小组模拟活动包括学牛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或某种疾病“患者”与“医生”进行交流,并和参考录像带对照,使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以利于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
多鼓励并开展小组学习,我认为小组学习至少町以培养学乍三个方面的能力:(1)合作精神,在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学会容忍并接受他人的意见。(2)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参与者要训练清楚并简洁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3)启发创造性:在讨论中可以受到他人的启迪而激发自己的灵感,提出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难怪美国人如此重视团队精神和创造精神并飘个个都是个雄辩家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而这方面都是中国医学生所欠缺的。培养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锻炼口才。另外还要加强临床教学的力度,培养每一个人的教学意识。只有这样中国医学生培养才能更上一层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