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家长”不寻常
30年前,23岁的杜继臣大学毕业,来到位于北京的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工作。5年后,28岁的他成为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又过了5年,33岁的他成为该院副院长;2011年,40岁的杜继臣成为航天中心医院院长。在工作之余,他还分别取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
从一名青年医生快速成长为一家大型医院的“家长”,杜继臣自我评价是“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但是这看似顺利的道路,却充满了不寻常的艰辛和努力。
初为医生,杜继臣精力充沛,怀揣远大抱负。为了能够让自己进步更快一些,他想尽各种办法学习。医院要求医生每天两次查房,而那时的他只要有空就“泡”在病房,仔细询问每个病人的病情,主动向有经验的医生、护士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觉得在工作中就要不耻下问,要多接触、多提问、多学习、多请教。”杜继臣说。2003年SARS袭来时,杜继臣主动申请将神经内科的病房变成特殊病房,与同事们奋战在“生死之间”的前线。2004年,他晋升为医院副院长,主管医院医疗工作,可作为一名医生的习惯依然没有变,依旧坚持出诊、查房。
在航天中心医院职工的心目中,杜继臣就是一位可亲可信的“大家长”。他说:“作为院长,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现在要努力地把医院管理好,为所有的医护人员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病患服务。”
近年来,航天中心医院作为一家从国家重点国防军工行业职工医院逐步向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转型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不断迎接挑战,稳步走向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杜继臣带领全院职工探索构建“以患者满意为导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显著提升。在北京市统计局和卫生局公布的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该院连续4年患者满意度居北京市三级医院前三名,2009年成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而对于如何带好一所医院,杜继臣的理念就是坚持不断创新。
服务创新:五个“一”六个“前”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管理思想是杜继臣所提倡的,“在这么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病人来到医院寻医问药并不是治病这么简单,在心理上对病人的安慰和支持,是让病人能更好配合的‘秘方’。”
在担任神经内科主任期间,杜继臣就将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引入科室管理,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使神经内科的服务成为全院的服务品牌。其中,神经内科“张佩珊护理组”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面旗帜,先后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的巾帼文明岗、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卫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神经内科也多次荣获卫生系统、航天系统的先进集体称号。
“很多老年人的子女比较忙,但又很需要亲人在身边,我们就把每一位病人当作亲人,不仅在治疗方面,更要在生活护理方面无微不至。”杜继臣说,“张佩珊护理组”的核心就是培养护士“女儿式”的护理理念,有了这个理念,优质护理服务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今,这种理念已经在全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杜继臣在该院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推广人文关怀理念,提倡做到五个“一”,即“一句得体的称谓、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杯适口的热水、一张健康指导处方和一张出院联系卡片”;六个在“前”,即“帮助在患者求助的前面、解答在患者询问的前面、服务在患者要求的前面、沟通在患者治疗的前面、质控在问题发生的前面、巡走在红灯闪亮的前面。”
作为院长,杜继臣始终坚持“服务永恒 追求卓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并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全院建立医德医风量化考评机制,以管理的力量倡导、塑造医院每位员工的行为、理念。在“服务永恒 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医院获得了百姓和政府的认可。
技术创新:为学科发展搭台铺路
作为医院神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杜继臣在脑血管病的治疗和康复、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及心理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组织并创建了“卒中单元”,研究发明的“脑梗塞超早期的药疗加高压氧治疗”新疗法为国内首创。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获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帕金森病综合治疗优化方案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作为院长,杜继臣深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他坚持“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基层了解全院各学科现状、学科发展规律,理性思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医院学科发展创造空间、搭建平台。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他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医院重点学科遴选及培育机制,在制度上保障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该院每年评选新技术奖、新业务奖,营造通过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解决患者难题的氛围。
目前,该院形成了以介入治疗、微创外科、干细胞治疗、急危重症救治为技术特色,以心脏疾病诊疗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微创外科、妇产科、血液科等一批重点科室为先导的学科体系。
心血管介入治疗于2007年荣获国家级准入资质,成为北京地区知名重点学科,射频消融术治疗例数和水平居国内前列;急性脑血管病的救治及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术为代表的腔镜微创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创新不能忽视打基础。”杜继臣说,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该院以强化基础医疗质量为目标,每年组织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三严”培训,举行岗位大练兵和技术比武。对一级医师和低年资护士重点加强1~3年的规范化培训,对二级医师和3年以上年资的护士重点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三级医师开展全院查房考核评价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对5年以上年资的护理人员侧重于带教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岗位大练兵,全院医护人员基础专业技能显著提升,基础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管理创新:新体系改变旧理念
“航天质量安全控制‘归零’的理念值得医疗系统借鉴。我们的医疗服务也要质量‘归零’,对质量问题、不良事件要及时查找原因、完善管理,避免再次出现,确保万无一失。”杜继臣说。
他在航天中心医院成功建立并推行了“科室综合医疗质量千分制考核体系”,对医院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该体系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结合航天中心医院医疗工作流程和就医疾病谱,在常规考核体系基础上新筛选出3大类11个I级指标和33个II级指标。新增加的评价指标更注重对环节质量和患者利益的评价,涵盖了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和重点环节。
“新措施的推行是对大家固有理念的冲击,很多转变大家起初并不能接受。”杜继臣说。面对困难,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采取在某个小组或某个科室先试行再推广的模式,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修正方案,让大家看到这项新措施是如何实施、有哪些好处和发展前景的,然后在试点的基础上广纳意见,不断扩大,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
杜继臣还设计了“片警”制度保证考核体系的顺利实施:聘请内科、外科高年资专家作为专职质量检查员,每日到住院病房巡查,随机抽查住院病历,查看制度落实情况,访视病人,参加科室早交班,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事人及科室,并依据各项评分标准及评分表进行打分。月检查、季评比,对科室不达标项目给予惩罚,季度评比中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千分制考核体系的实施充分调动科室的积极性,推动了医院各项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院的医疗质量意识得到明显加强。通过增加医疗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病源收容使医院医疗收入大幅提升,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从而大大降低医院赔付金额数等。
杜继臣还不断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健全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医疗管理体系、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后勤管理体系,推动医院管理由过去的粗放型经验管理向效益型科学管理转型。实行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科室的“条线”管理与临床-医技-辅助科室的“板块”管理相结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其管理成果曾获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以患者满意为导向的医疗质量管理》获得第十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10年度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基于环节控制和内涵提升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被评选为第八届北京医院协会学术年会优秀医院管理科研成果。
“看着医院这几年蓬勃的发展,我感到非常兴奋。我相信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氛围,也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满足需求的就诊环境。”杜继臣对医院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链接
《生命美丽 一路有你》
——杜继臣2011年作院长寄语
是你——我们的祖先。创立了伟大的医学,西有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中有中医药的创始人神农氏。历代先贤前赴后继,持医救世,传授后人,百病得解,百疫而除。因为一路有你,人类总能遇难呈祥,繁衍生息绵延今日。
是你——我们的前辈师友。秉承前人衣钵,严守执业誓言,克己求索,多成医学圣徒大家。不论战争灾难,不论祸端病疫,因为一路有你,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是你——我们的同行同事。心怀救世理想,追逐前人脚步,永远不能停歇的是探索生命科学的脚步,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时刻都有人在等待你的帮助,永远不能放弃的是给他人带去生的希望的责任与使命。因为一路有你,生命的禁区被不断突破,生命的密码得以破译。
是你——我们至上的病患。医者无不谨怀敬畏之心,珍惜每次彼此的相遇,将此视为上天的恩赐与馈赠。你是医者进取的不竭动力,你是医学不断进步的阶梯,你是医院存在的真正意义。因为一路有你,医者甘受其苦不觉孤寂;因为一路有你,后来者终生受益心怀感激;因为一路有你,生命才能如此美丽。
相信,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因为一路上有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