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医学生 医学动态27,953 views字数 2681阅读8分56秒阅读模式

报告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副司长 金生国

10月19-20日,首届北医全科医学国际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全科医学师资骨干精品培训班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医)举行。在本次论坛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金生国副司长做了建设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报告,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杜雪平主任重点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进行了解读,在政策制度层面明确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本报将相关内容整理介绍如下。

“医师的培养应建立在巩固可靠的基础上,需要打造一条‘通用型高铁’,并应有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政策支撑。”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建立的基础

医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应为:先经5年院校医学教育奠定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继而进入毕业后医学教育,包括住院医师培训(一般3年)和专科医师培训,主要是培养扎实的临床能力及良好职业精神,此后是终身的继续医学教育,着眼于知识与技能的更新。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面临的挑战是:培训对象来源质量差异大,院校教育严重不同质;医学生实习受冲击;毕业后教育3年规范化培训期间缺乏人事、财政等政策支撑;激励和约束机制弱;培训体系不健全,基地之间、地区之间培训条件和质量差异大。

目前已建立了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基础,1993年,原卫生部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方法》。1999年,开始推动全科培训。目前,26个省已不同程度地开展全科培训工作,东部已经启动,西部地区在积极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已印发,培训基地在建设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提供的支撑条件在改善。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的建设

设计与实施 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主文件为国务院7个部门颁发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若干配套文件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标准、基地标准等方面内容。

工作进程 2015年,各地全面启动规范化培训,2020年,所有新进岗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规范化培训。

培训对象 拟从事临床医疗的高校临床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并取得执业证书,需要培训的人员。

培训模式 师资指导下,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服务锻炼一定时间。

培训招收 采取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办法。面向单位委派人员和社会申请人员,适当加大全科招收规模。

培训基地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为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实践基地的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建设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重点支持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的培训。国家对基地建设和运行,给予必要经费支持。

培训内容 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是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

考核认证 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

人员管理和待遇保障 培训对象是基地住院医师的一部分,培养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其中,具有研究生身份的,执行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工作单位选派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规范化培养期间不收取培训(学)费,多于标准学分和超过规定时间的培养费用由个人承担。具体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制定。

学位衔接 全科临床专业研究生经过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具有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合格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相应专业学位。

政策引导 “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为中级技术职务聘用的必备条件。培训后到基层工作,可提前1年参加中级资格考试,优先聘用。基层实践锻炼时间,可计入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年限。

下一步工作 建立中央财政培训经费补助机制,重点向中西部和东部困难地区倾斜;培训管理干部和师资;认定培训基地;建立信息平台;进行社会宣传。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解读

报告者: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杜雪平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是服从医改的需要,遵循‘强临床、懂公卫、识中医’的培养目标,经广泛征询意见后修订而成。”

培训时间分配的修订

将原3个月集中的理论课分散至3年培训中,临床轮转由26个月增至27个月(增加了急诊和中医科轮转时间,减少了传染科、康复科、皮肤科及选修科室轮转时间),基层实践培训由7个月减至6个月,合计时间由36个月减至33个月。

理论学习

方式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以全科医生自学为主,基地教学为辅。培训基地和所在医学院校组织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

内容包括:①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②有关法律、法规;③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④临床专业相关理论;⑤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

临床轮转

内科为主,强化急诊,兼顾其他学科。内科和神经内科加强病房学习,增加管理病床要求,内科病房≥8个月,管床数≥5张,神经内科≥1个月,管床数≥3张。其他科室的学习主要在门诊进行。少见或季节性病种,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完成。

各科加入症状学知识要求,调整常见病、多发病的要求内容,调整各科常用技能要求,统一各科学习大纲格式 (学习目的与要求细则,后者包括症状学、主要健康问题和基本技能要求)。

基层实践内容

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 包括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概念及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常见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与评价,健康指导和教育,社区卫生服务调查和管理。

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包括接诊、基层药物治疗、健康档案的书写与使用(由10例增加至20例)、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转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教育技能、家庭访视与家庭病床管理、 社区康复、常见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 包括对儿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特殊人群的保健, 传染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协管。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技能 了解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团队建设、沟通技巧。

(本版由丁磊整理)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1月 7, 2013 08:30: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2083.html
  • 全科医师
  •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评论  2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