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8:00,第6届中国血管论坛——CEC 2013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指出CEC是“初级医师学习的课堂、中级医师成长的阶梯、著名专家演讲的舞台、国际信息沟通的渠道和循证医学研究的起点”。
探索血管外科年轻医师培养之路
1个优秀的血管外科医师=1个优秀的普外科医师+1个优秀的内科医师+1个优秀的介入医师+1个优秀的影像医师。
血管外科发展现状
针对34个国家血管外科发展现状的调查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未将血管外科设立为独立专科,血管外科培训也是整合在4~5年普外科培训中,且不同中心的培训规范大相径庭。美国已率先于1982年建立首个血管外科培训机制,建立我国血管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血管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意义重大
静脉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例如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3%~13%,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0.8%~1.7%);外周动脉疾病[例如腹主动脉瘤(AAA)、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果治疗不当,将产生致死性后果;医源性血管损伤发生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可高达5.6%;血管外科医师年资影响治疗结果,与低年资医师相比,由高年资医师施行的手术,术后死亡率有不同程度降低;近10年来血管腔内技术发展,血管外科基本理论和技术与传统普外科和心胸外科的不同点越来越凸显;血管疾病往往发病急,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由于上述众多原因,所以需要对血管外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
血管外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提高血管疾病患者手术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建立起规范的培训机制迫在眉睫。
重视五个关键环节
第一,重视传统普外科培训 血管疾病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应特别注重鉴别诊断,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具备系统性临床思维。目前我国血管外科医师多由高年资的普外科医师衍生而来,接受过系统普外科培训,外科基本功扎实,临床思维缜密。然而针对医学毕业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施行时间尚短,各培训中心的培训细则良莠不齐,许多制度与规范尚不完善。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对医学毕业生进行血管外科专科培训时,应格外重视传统普外科理论和技能的传授与锻炼。
第二,重视内科理论培训 多数血管外科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年龄偏大,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内科疾病。例如,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时多表现为胸背部剧痛,常误诊为冠心病,且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因此,血管外科医师应掌握相关的内科理论。
第三,重视腔内治疗培训 自1991年帕罗迪(Parodi)教授首次采用腔内修复术(EVAR)成功治疗AAA以来,EVAR将血管外科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腔内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早期效果好。腔内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已越来越广,例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甚至静脉等,越来越多的传统外科操作被腔内治疗所代替。
总体上,腔内治疗是血管外科发展的大方向。2012年,卫生部颁发了《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我们应依据此规范尽快建立针对血管外科医师的腔内培训机制。
第四,重视开放手术基本功 腔内治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持续性内漏、支架移植物感染和断裂、支架移植物移位、分支闭塞等情况,外科手术常常是唯一的补救方式,AAA的EVAR术后需要中转传统外科开放手术的比例可高达9%。因此,应重视开放手术基本功,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腔内。
第五,重视相关诊断方法 影像学技术对于诊断血管疾病十分重要,血管外科医师应掌握CT、磁共振成像(MRI)、血管超声等诊断方法,尤其在急诊情况下,血管超声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
中国血管外科转型:
从开刀到腔内治疗
汪院士在他的报告中细数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在血管外科领域取得的各项突破、进展和成就。他指出,人工血管的问世和成功应用是血管外科的第一个里程碑。从少见病、大手术到微创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成为血管外科的第二个里程碑,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血管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今日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有赖于科学这个第一生产力和诸多同仁孜孜不倦的勤恳耕耘。作为中国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见证者,汪院士寄语年轻专家学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临床证据为什么重要
费尔哈亨(Verhagen)教授指出,循证医学是用现时最佳的证据决定个体患者的治疗。临床证据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治疗原理的基础、能定义适应证、能评判干预是否得当并能决定医保。直到15年前,我们才获得AAA传统外科治疗的临床证据。腔内治疗的普及也经历了从单中心研究到全球注册研究的过程。我们的社会要求临床研究结果对患者负责、对医疗保健提供者和保险公司负责。
中国目前已涌现很多好的研究,具备产生临床证据最重要的条件,包括患者数量、技术和技巧等等。中国将成为发表临床证据的世界领先者,将提供全球最佳循证疗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