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医院都会迎来一类疾病的多发人群,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这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已经成为排在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之后的高发疾病,与艾滋病并列成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1998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成立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努力使社会增加对慢阻肺负担的认识。
中国对慢阻肺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4年,主要是开展肺心病的防治工作。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8年,人们的视线由肺心病逐渐转向慢阻肺。从1998年到现在,我们对慢阻肺的认识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卫生机构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在每年的世界慢阻肺日都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2002年慢阻肺日的主题是“提高疾病知晓度”,而从2005年开始,连续5年的主题都是“ 轻松呼吸,不再无助”。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55岁那年病逝于上海,当时各家报纸纷纷报道。对于他的死因,有肺结核、恶性气喘症等多种说法。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鲁迅的死因引发了多次争论。1984年2月23日,23名上海著名医学专家根据一张珍藏在上海鲁迅纪念馆里的X线胸片作出结论:真正夺走鲁迅生命的是由肺气肿、肺大疱及胸膜炎等疾病引发的气胸。
2008年,上海肺科医院主任医师何国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现在的观点讲,鲁迅除患有肺结核、脓胸外,还有慢阻肺。那么,鲁迅何以患上慢阻肺呢?早在日本求学时,21岁的鲁迅就开始抽烟,而且抽得很厉害。在人们熟知的鲁迅作品《藤野先生》中,鲁迅就对自己一边抽烟一边写文章的习惯有所描述。鲁迅的吸烟史长达33年,平均每天50支香烟。直到他逝世那一年,才减为每天15支。
对付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预防,针对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是控制发展。只要我们稍稍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比如不再吸烟、空气质量差时戴口罩、经常锻炼身体、注意保暖、注意检查肺功能等,完全可以做到不受慢阻肺的侵扰。在慢阻肺侵袭的道路上,人们已经立起警示牌。是否能够勒马转行,需要我们自觉抵制不利因素。(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