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也参加过一些全科医生的培训项目,内容无外乎是理论培训和案例分析。由于全科医学的师资有限,大多邀请知名的专科医生来讲解疾病的诊疗。
这次参加“社区医疗新世界”这个项目,我听到来自香港医院管理局的全科医生介绍了他们的全科医学理念,看到他们亲自坐在诊室里问诊患者,发现他们贯彻着自己坚持的理念,细微之处让我颇有感触。
港医们反复提及的一个理念就是“人的整体观”,这与内地很多专家多次提及的“人文关怀”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关注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满足他们对就诊的诉求。即使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也能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原因。
香港朱伟星医生表示,香港的医院没有医疗暴力事件,但有医生被投诉。面对投诉,医生也很无奈,表示已耐心和患者沟通了,不理解为何还被投诉。其实,患者都是带着各自的期望来就诊。医生若了解到他们的期望并给予帮助,患者的期望得到满足或明了为何无法满足期望,便不会再有投诉。有时,患者就像个渴望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为了得到医生对自己期望的关注而采取一些“捣乱”的行为,本无恶意,只是表达不当。
采访吴浩主任时,他提到会治疗好几种疾病的医生是通科医生,而全科医生并非通科医生。全科医生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还应考虑他们家庭成员支持度、经济承受能力、治疗后生活改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一味追求治愈疾病,而忽略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这并非全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不可否认,正是吴浩主任这样的理念与香港全科医生的理念有共同之处,才能促成“社区医疗新世界”项目“落户”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其中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案例教学的视频直播中,朱伟星医生走进诊室后,患者紧张地站起来。朱医生让她坐下,面对面,看着她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告诉她现在是案例教学,会录像。
在问诊过程中,朱医生很详细地询问了患者患病后与家人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况,并着重了解她现在的诉求。由于患者的年纪较大,所以在她回答朱医生的询问后,朱医生会将答案转换为问题,再次验证性地询问,以确定收集信息的准确性。
该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多年前右侧脑外伤后,左侧头面部会无诱因肿痛。为解决左侧头面部肿痛的问题,她也曾多次就诊于大型医院,均无果。朱医生问到患者的睡姿,才让大家豁然开朗——一个右侧受伤的患者习惯于左侧睡,长期压迫左侧面部加重了肿痛症状。
朱医生通过举例,简单向患者解释了为何她右侧头部受伤后左侧头面部却出现症状,并告知她可以通过冷敷来缓解症状。结束时,朱医生还亲切地和患者握手,并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整个过程历时30多分钟。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问诊耗时长,我觉得其实未必。这次医生花30分钟解决了这个患者的诉求,总好过她三番五次地就同一问题来就医。这样耗时会更长,还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我想,所谓全科医生的应诊技巧就是,医生可以和患者像朋友一样交谈,关注他们的全面信息,了解他们的就诊诉求,与之共同寻求解决方案。这样即便医生未治愈患者的疾病,可至少解决了他们一部分诉求,缓解了他们的疑虑,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与理解,对于后续的疾病管理和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香港姚玉筠医生说“教育并不是教人们所不知道的,而是让人们在行为上作出改变”。这次培训的内容可能并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推崇,但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许多全科医生应该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应诊技巧,并做出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