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17日,在上海召开的第8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上,来自中美两国的知名专家就转化医学人才培养、转化医学平台建设、转化医学科技、肿瘤微环境、血液肿瘤及临床转化医学成果等发表了精彩的报告,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会场气氛热烈。本版整理了多个领域的转化医学成果,藉此展现出转化医学发展的蓬勃生机。
中美转化医学研究成果
攻克白血病
讲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过程可谓转化医学成功的典范。王振义院士提出针对APL患者应用诱导分化疗法的设想结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生物医学理论,体现了中西方医学整合的重要价值。
研究表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具有较强诱导分化HL-60细胞和新鲜APL细胞的作用。通过将这一研究结果成功转化为临床应用ATRA治愈APL患者,从而实现了APL治疗的重大转折。之后,通过不断钻研,研究者进行的砷剂临床应用再次延续了转化医学在APL治疗中的故事。目前,APL已经成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由此可见,转化研究对于理解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与推动治疗进展非常重要。临床上,有可能针对肿瘤细胞采取选择性诱导分化或凋亡。但对于APL患者的复发,是否存在其他细胞转导调节的药物等问题还须深入研究。
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转化成果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沈晓明
先天性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缺陷(1‰~3‰)。由于正常听力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基础,先天性听力障碍可导致聋哑儿童的产生。早期听力筛查发现听力障碍的患儿,有助于其语言发展,使患儿聋而不哑。其中,新生儿听力普查(UNHS)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但该法假阳性、假阴性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了临床进一步推广。
我国研究者经过多年努力,在研究新生儿耳道解剖和生理特点时发现:新生儿第1天时,外耳道为封闭状态,鼓膜表面覆盖胎粪,且鼓室存在积液;第3天时,外耳道才打开、呈半月形,鼓膜表面分泌物被逐渐吸收,且80%以上鼓室积液已被吸收。基于基础研究的成果,我国研究者将UNHS技术检测的时点调整至新生儿第3天(最初为新生儿第1~2天),从而极大降低了该法假阳性、假阴性率,并为该法临床推广提供可能。
之后,我国研究者在上海开展的大样本人群研究表明,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现的年龄已从4.4岁下降至3个月,医学干预的年龄亦从5岁左右下降至5~6个月。由此,建立了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的标准流程。同时,研究者建立了多学科协作,即新生儿学科负责筛查、听力学科负责诊断、康复学科负责语言康复,成效显著。
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将该筛查列入新生儿法定筛查项目之一。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干预,极大降低了聋哑儿童的发生率,上海聋哑学校已从2000年的24所减少至2013年的2所。从新生儿听力筛查到早期发现先天性耳聋,到上海已无新发生聋哑儿童经历了成功的转化过程。
胃肠肿瘤转化实例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于颖彦
传统的外科标本采用石蜡包埋方法处理,不适合进一步利用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从2001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始着手建立组织标本库,包括深低温保存标本、石蜡包埋标本等。标准手术的生物样本采集过程为:在病房,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患者血液和尿液;在手术室,30分钟内完成图像采集、切取标本后快速冷冻;在实验室,标本-80℃保存、建立数据库并随访。通过长期实践可知,长期深低温保存标本可保证DNA质量,而RNA可能部分降解,蛋白质量部分受影响。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外科医生与病理科医生之间需要更深入的合作,组织标本库的建设仍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如更大空间、更多仪器设备等。
儿童铅中毒研究转化成果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沈晓明
铅为一种神经毒性重金属,且儿童神经系统对铅的易感性很高。国外研究表明,血铅≥100 μg/L可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产生有害影响,血铅水平每上升100 μg/L与智商(IQ)数值下降5相关。然而,在既往认识中,铅中毒为工业化国家的问题,在我国不存在。在儿童铅中毒研究之前,我国尚未开展其他铅中毒的相关研究。同时,由于标准化血铅检测要求静脉抽血,家长难以接受,尤其对于无症状患儿的家长。因此,临床需要一种新的血铅检测技术。研究者进一步发展了毛细血管滤纸检测血铅的方法,从而可简便、敏感、准确、便宜地鉴别出血铅水平升高的患儿。这项技术也使开展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成为可能。
从1988-1996年,研究者在上海等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接近40%,铅对于中国儿童是一种真正的威胁。流行病学研究强有力证实,含铅汽油为我国儿童铅中毒主要来源。这些研究成果通过积极倡议获得了政府的关注,并最终使决策者确信。1997年,上海率先发布禁止含铅汽油的法规。2000年,相同法规在全国发布。之后进行的调查显示,无铅汽油在上海广泛使用后,儿童铅中毒流行率由1997年37.8%下降至2006年3.87%;10年中,平均血铅水平下降100 μg/L。类似结果在其他城市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也获得证实。
恶性肿瘤CD47单抗的靶向治疗
讲者:美国斯坦福大学 麦吉迪(Majeti)
细胞表面分子CD47的功能为向巨噬细胞发出不要吞噬的信号。研究者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干细胞表面存在CD47高表达,故提出假设:靶向阻断CD47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可导致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AML干细胞的消除。在基础研究中,假设获得了证实。之后,这一研究扩展到人类实体肿瘤也获得类似结果。目前,研究者已开发了人类抗CD47抗体,后续还将开展进一步临床试验。
糖尿病转化研究的机遇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宁光
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产生问题、驱动研究、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反过来又促进临床实践的改善,即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生物标志物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新疗法、新药物及新作用靶点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治疗。我国开展的糖尿病合作研究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表型特点和治疗反应的观察、中药抗糖尿病治疗的机制、T2DM患者代谢改善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转化为临床实践或社区预防等。总之,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之间应加强合作,彼此交流对于建立转化非常必要。[8311401] (本版整理 金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