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不是为这位病人不愿做检查烦恼,就是因那位患者不同意用药而郁闷。甚至有人因此跟我吵架,让我既生气又尴尬,到科里还遭埋怨。我当时想:“现在的病人怎么了?医生的话就不听了吗?”后来大家都说,时代变了,要求也在变。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行医模式上,能不碰壁吗?
有时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位从医40多年的资深专家,下的医嘱病人怎么能不服从呢?后来人们告诉我,家属上网一查,有关疾病的资料出来一大摞,讲的比专家还专业,他们能不提出异议吗?再则,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个别医生乱开检查单、开大处方的现象,病人进医院都有一种戒备心理,谁能对医嘱完全接受呢?
看来,是该自我反省了。否则,病人不信任你,你就是心再好,医术再高明,也枉然。要知道,医患之间的信任是联系医患的桥梁,是治病的前提,也是圆健康梦的基础。
这几年,我尝试着转变服务态度,力求取得患者的配合和支持。总结起来,有这些经验。
一是 多换位思考。这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法宝。在诊疗中,我会自问:“假如我是病人,我会选择哪些检查?”这样就能避免大检查、大处方,以及对病人的冷漠。
二是多些人文关怀,少些粗放管理。前几年,我查房时总有很多家属围着我,搞得我心情烦躁,一气之下竟将一位老太太轰出了病房。老太太的闺女不干了,回来找我吵架,要求护士长调床,又要找院长告状,闹得不可开交。
事后一反思,我确实是粗放式工作,没做好有效沟通,没真正体会家属的心情。此后再查房,我都会耐心与家属商量,真有讲不通的,就请他暂且到病房外透透气,查完房我再专门解答。
三是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前查房,我有时会说:“你是大夫,还是我是大夫?”病人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不愿意再说下去了。现实让我慢慢认识到必须慎重对待病人的要求,这样才能取得信任和配合。有一次,一名两个月大的婴儿因纳差来诊,查体显示营养不良、心脏无杂音。但婴儿的父亲要求做心脏彩超,我顺着他答应了。结果却发现患儿为复杂型先心病,亏得我们及时转诊,才使婴儿最终得以治愈。后来,我才得知婴儿的父亲也是医生,我之前还有两位医生以心脏无杂音为由拒绝查彩超,让他至今耿耿于怀。
四是“五心”行医。古人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善良是医学的核心,更是医生立业之本。只有心中装着病人,才能成就高超的医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医生,无非是对病人有着高度责任心、良心和关心,工作中多些用心、细心的人。“五心”行医,才能做到医患距离上的“近”,服务上的“优”,沟通上的“畅”,群众满意度上的“好”。
吴阶平院士曾说:“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你所用的药和所用的方法,乃至所做的手术,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为了国人的健康梦,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民族梦,我们做医生的要先行动起来,为患者多做一点,取得信任,打好根基。(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