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积极推动医院科学发展,软硬件同步建设,综合专科协调推进,由市政府投资4亿元建成的现代化医疗综合楼、新门诊楼等项目先后投入运营,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该院深深扎根于草原深处,透着亲民爱民、沾满地气的芳香,默默无闻地担任当地群众的“健康守护者”,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平民”医院,在一方百姓中拥有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
办农牧民满意的医院——
“311”良方促内涵
现任院长乔太平,曾先后担任过医院的普外科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经常与农牧民患者打交道,深知群众对看好病、看得起病的强烈愿望;也曾担任过乌兰察布市卫生局局长,在任期间把全市11个旗县区及乡镇几乎走遍了,深知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有多难。作为土生土长的乌兰察布市人,他有着浓浓的、深深的“平民”情结。2013年5月从市卫生局调任中心医院院长后,他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上,而是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转,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听取意见,从医生的角度对医院存在的问题“望闻问切”, 深入了解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深刻思考医院发展的发力点。
在调研中,他了解到,虽然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是当地最大的新农合定点医院,本应是群众首选的医院,但很多本地患者在就诊中却流向了北京、呼和浩特等周边地区的大医院。为此,他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分析会进行深入了解,提出了重点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引导医院转变发展思路和服务理念,以抓医疗服务建设为重点,打造属于农牧民自己的医院。该院重点强化了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对内,利用各种会议及培训班反复讲解新农合政策、诊疗用药目录和报销流程,与此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严格审核手续,维护农牧民切身利益;对外,借助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网络等媒体,宣传新农合各项优惠政策。此外,该院于2008年率先推广实施了新农合一证通制度,参合农牧民持证不仅可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享受一站式服务,且能在全市任何一家合管办享受一证通服务。此举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2013年,截至11月底,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共为10593名患者报销费用5515万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60%以上。
乌兰察布市作为自治区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全市287万总人口中包括农牧业人口208万,占到了72.5%。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广大农牧民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医院提出了“围绕农牧民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这一发力点,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医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今年5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院范围内集中开展了“311”主题实践活动。其中的“3”就是强化3个方面的服务,即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两个“1”就是1个提高和1个争创,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争创三甲医院。医院各个科室部门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的服务作用,就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查,同时要求各科室认真组织自查,努力把问题找准、找全,结合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市中心医院历年来都非常重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并制定实施了多项惠民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行收费公开,将收费标准、常用药品价格全部在电子屏幕上公布,各病房、医技科室也将费用公布上墙;二是医生与病人签订协议,实行“不收红包、不吃请”,“不送红包、不请吃”的双向承诺,严格规范约束医患行为;三是畅通“绿色通道”,开通假日、夜间门诊,推行急诊、抢救、检查、住院一条龙服务,打破手术日安排制度,急诊平诊手术随来随做;四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聘请了18名社会义务监督员,在门诊部和住院部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同时实行院长接待日制度,及时解决和处理患者和家属反映的问题。
为了保证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医院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药品质量、价格和服务收费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乱收费、高收费现象。为了杜绝乱开药、开大处方和贵重药的现象,医院组织成立了临床用药监督检查组,对全院用药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将每月销售额占前十位的药品进行排序,对每种药品前三位使用科室进行公示,并由临床药学工作考核组、医疗质量工作考核组对临床科室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医院采供科依据每月监测结果,对使用前十位药品厂家的经销人员进行监控,如发现与临床科室有促销联系,按照合同条款及合作承诺,终止与这些厂家的供货合同,并将相关临床科室报医院纪检办调查处理,促使医生因病施治、规范用药,以杜绝医疗行为中药品回扣、提成等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破坏医疗秩序行为的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医院以首选价廉质优药品为原则,杜绝大处方及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努力让农牧民患者减轻负担,少花钱,看好病,明白消费。
对贫困县医院拉一把——
沉到基层“接地气”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在谋划自身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贫困旗县医院的发展。医院除了千方百计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外,积极对旗县发展困难的兄弟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履行公益职责。该院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5月托管兴和县医院和察右前旗医院,派出3个团队进驻,即派出管理团队帮管理、专家团队帮技术、护理团队帮护理,并定期轮换。同时,抽调院长助理和财务管理人员到县医院担任院长。拿兴和县医院来说,托管初期,该院的手术室连清洁区和污染区都不分,医生出来进去走一个通道。专家们进驻医院指导了1个月,对其“三区两带”进行了明确划分。医院管理制度残缺不全,专家们从帮助建立完善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危重患者抢救、交接班等制度入手,各项规章制度搞了两大本,下发到各个科室组织学习。三级医院的专家进驻医院后,和普通职工一样,被分派到各个科室出门诊、做手术、抓管理,闲暇时间还要做课件,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进行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在专家团队的“打理”下,乌兰察布市对口帮扶托管的两家医院很快摆脱了发展的困境,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业务收入成倍增长。据兴和县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吕海清介绍:“过去,一遇到疑难病人,医生第一想法是治不了赶紧转诊。腹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我工作20多年见都没见过,在专家的帮扶下,现在不仅能常规开展,连开胸手术也能做了。”医院妇产科每月病人不到20个,医护人员闲着没事就唠嗑。自从妇产科被划分出来单独设立科室后,病人人数大大增加,医生忙碌起来,感觉充实了,随着收入的增加,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还承担着内蒙古地区“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内蒙古农牧区儿童先心病免费手术”、“先心病儿童术前筛查”等诸多项目,同时承担着察右中旗医院、商都县医院和锡林郭勒盟西苏旗医院的技术帮扶任务。为了做好基层帮扶工作,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轮流来到帮扶点进行蹲点。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分为8个组,下到对口帮扶的甘草村。他们在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与村民亲切交谈,充分利用市中心医院的医疗优势,针对帮扶困难户的实际情况,义诊发药、捐物捐资、打井修路,真正做到“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做到真帮实扶、不放“空炮”。其间,当了解到帮扶村道路不畅和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时,医院投资10万元修路2.5公里、打了1眼机电井。同时,医院组织专家为村民进行常见病、慢性病、妇科病等疾病的诊治,免费发放药物价值约5000元,发放医疗宣传材料200余份,接受相关疾病咨询200余人次。在了解到一些村民因为常见病得不到很好治疗而延误了病情的情况后,院领导班子成员积极与村干部想对策,决定以后将甘草行政村农牧民在市中心医院的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70%,切实解决了当地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了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践行“平民”理念。医院把改善群众“看病难”作为优化医疗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出台了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一是门诊挂号、收费、抽血时间提前半小时的弹性工作制,方便患者就医。二是开展电话预约、网上预约、门诊大厅预约、窗口现场预约、诊间预约、护士工作站长期预约等6种预约挂号方式。三是实行门诊诊疗一卡通服务,患者办理一卡通缴费后,可在各科室划卡就诊,并根据医嘱持卡做检查,复诊患者可直接就诊,无需重复挂号。通过危重病人绿色检查通道,假日、夜间门诊,自助取单机,重点区域配备急救小药箱等一揽子便民服务,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实行患者住院与医护人员签订协议书的方式,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对患者做到干部群众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有钱没钱一个样。医院还实行整体护理模式,患者住院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都要向患者和家属做自我介绍,并详细介绍医疗状况,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医德也是最好的良药——
在细节中体现真情
在乌兰察布市医院重症病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战斗集体”,她们个个都是业务能手,她们手里干着、耳朵听着、眼睛看着,各种监护仪器每一次数字的跳动、每一个声音的发出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和耳朵;患者的每一个细小动作、每一次病情的变化,她们都会及时发现,在最佳时间给予相应的治疗。她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生命守护神”,她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医德。
“真是太感谢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和护士们了,多亏他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我进行了悉心治疗,才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病房里,杨先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杨先生是由肺气肿引发肺心病,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病房。在重症病房的20多天里,医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给了他极大的精神安慰,使他有了战胜死神的意志和信心。在医生和护士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下,杨先生很快康复了。
ICU由于常年工作量大,加班加点,因此医护人员的体力、精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而被血、痰、大小便喷溅得满身都是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虽然在这里工作的医务人员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自己所能去挽救每一个生命”。据统计,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ICU共救治危重病人1200余例,使许多危重病人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在自治区重点学科心外科的患者多数是重症心脏病患者,术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士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帮助患者打开水、整床单、聊聊天的事情好办,但协助患者漱口、洗头、擦身、翻身、进食等就有难度了,而要进行口腔、足部护理,便秘的病人通便等难度就更大了。尽管护理工作难度大,但科室始终充满祥和温馨的氛围。“医生是装甲车,我们是润滑油,医疗工作到位病人会满意,护理工作到位病人会感动。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病人感动!”他们由衷地说。
心脏病患儿乐乐因患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治疗。为了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护士们为他拿来许多玩具,经常拉着他的手,和他玩耍。在患儿乐乐生日那天,全科医护人员为他买了生日蛋糕,患儿的脸上洋溢着天真幸福的笑容。患儿的母亲说:“孩子在病房里呆久了,我的心里也很紧张。多亏你们这些善良的护士,你们来了,孩子就高兴啦!”
患者张女士,因车祸脑出血入院治疗。由于身边无亲属,护士们轮流护理她,给她喂饭、喂水、喂药,端屎倒尿也不嫌弃。看到她衣服不整、不洁时,护士长特意从家里拿来崭新的内衣、内裤和外套让她穿上。虽然张女士不能开口说话,但一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她都会咿咿呀呀地笑着打招呼。她邻床的病友常对护士长说:“你们待她比亲人还亲呀。”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亲热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会给患者送上莫大的安慰,使他们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拉近了护患距离,消除了陌生感,增加了理解与包容,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该院的医护人员以点点滴滴的行动,塑造了医院响当当的名号,他们的真情付出换来了老百姓的赞誉。
医院概况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9月,前身为乌兰察布盟医疗队,创建地在内蒙固阳县,1953年与平地泉医院合并为乌兰察布盟医院。2004年撤盟设市后,医院更名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现已成为乌兰察布地区最大的集医、教、研、预保、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承担着辖区11个旗县市区近28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医院分中心院区和新区院区两个院区,总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10多亿元,开放床位1200张,全院职工1502人,其中卫生医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的85%。医院设有58个诊疗科室,心外科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心血管外科,是自治区心脏外科的发祥地。康复医学科是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内蒙古医学院、包头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专业)两段式教学分院。医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4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12人,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客座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医院年门诊量63万人次以上,年出院病人3.5万人次以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