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耳濡目染身边人的生死病痛,我心生怜悯的同时,也不胜感慨:“生命短暂,却要遭受诸多病痛与劫难,也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后来,我有幸成为一位白衣天使,进入精神科临床一线,开始了汗水和泪水交融、伤痛与幸福并存的生命体验历程。
起初,面对精神病患者诸多令人无可奈何的“疯狂”举动,我也心生厌恶。当被患者辱骂和踢打已成家常便饭时,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内心时时充满了压抑和委屈。然而,每当看到一位患者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康复起来,慢慢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我的内心又充满了欣慰和喜悦。苦乐参半,生活的真谛也许本该如此。
在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中,我们总能收获平凡而朴实的感动。前些日子,我们科室又收治了一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病患者。他还只有10多岁,入院时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不停地、歇斯底里地吼叫着。他浑身散发着阵阵刺鼻的恶臭,令人避之唯恐不及。我们的一位护士领着他,准备为他洗澡、更换衣物,没想到他非但不领情,还恶狠狠地咬伤了护士的手臂。看着同事那道醒目的血痕,我也只好用那种彼此已经形成默契的眼神,给予她怜惜的安慰和鼓励。
刚住院那几天,这位患者时常将大小便解于裤内。在为他擦洗身上的粪便时,那位曾被他咬伤的护士没有丝毫怨愤。她埋头无言,用切实的行动,给予患者贴切的呵护与温暖。
情若至真,必获动容,即便是一个智商不高的精神病患者也不例外。后来,逐渐好转起来的男孩变得稳重、干净了。一个早班的清晨,我刚进入病房,他便喜笑颜开,像脱胎换骨一般跑了过来,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硬生生地塞进了我的口袋。他说:“我爸爸拿来的,我给你留了一个最大的。吃吧,可甜呐!”看着一脸憨态的他,我的心底涌起一阵久违了的温暖。
更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一位来自信阳的患者家属。他的孩子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一天天好转起来,后来终于得以出院。为了表达他们一家人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年过六旬的老人从几百里外的山村,背来了半蛇皮袋子炒熟的花生。
还记得那天,老人一捧一捧地从袋子里掏出花生,挨个儿塞到我们医护人员手里。他动情地说:“咱农村人也没啥好东西……这是自个地里种的,昨晚我和老伴一个一个挑拣的,连夜炒熟。天一明,老伴就把俺给叫醒了,让我尽早拿过来给你们尝尝。谢谢,谢谢你们这些好心人!”看着老人那冻裂的双手和这飘着香气的花生,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什么是健康中国梦?这个梦里有真爱,也有苦难;有付出,也有回报。要实现这个梦,唯有付诸真情和切切实实的行动。(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卫生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