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是大学生立身做人之本,它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体验,着重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它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简言之,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及如何做事的能力,有了这一基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可以落到实处。
人文素质是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临床医生人文素质有所下降巳日益引起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重视。如何使医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良好的人文教育,这是近期医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⑴。鉴于此,对河北医科大学2007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调查,对其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医学人文课程改革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医科大学2007级122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均为本科一批次学生,女生64人,男生58人。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参考和借鉴了1997年华中理工大学理工科的大学生文化素质问卷的部分内容,结合了河北医科大学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咨询相关专家并进行了修订。调查方法:对调查人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问卷调查时在教学教师的主持下,学生闭卷完成。在填写问卷之前由课题组成员对问卷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问卷当场收回。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整理9用SPSS15.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1.3研究内容
1.3.1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
我国在课程具体设置方面随意性较大,课程之间缺乏有效地关联,无系统性,连续性较差。担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师素质也不稳定。另外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⑴。
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课程种类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任务能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直是笔者研究的问题。笔者所在医院在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共开设课程605学时,其中临床专业课340学时、见习156学时、医学人文课程110学时。结合医院教师资源及医院环境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医学伦理学(32学时,占5.3%);(2)医学心理学(14学时,占2.3%);(3)行为医学(32学时,占5.3%);哲学(14学时,占2.3%);(5)文明礼仪(4学时,占0.7%);生命教育〈安全教育)4学时,占0.7%;(7)志愿者活动(10学时,占1.7%) 。医学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18.3%,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的态度。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还在探索中,开设的7门课程占总学时的18.3%,和传统的课程相比,人文课程的增设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引进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充了知识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临床实习中穿插渗透人文内容,重视人与人的沟通,有益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辩证思维的形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医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了解患者所需,患者所痛,唤起了医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解决病患的病情。
1.3.2医学人文课程实施情况
医学生在医院学习,接受医学知识的同时,根据人文教育目标要求,积极开展人文课程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具体的实践方式如下。
人文教育课程实施动员会。作为医学生从大学进人医院学习是大学生活的又一个新阶段,学生既要上课又要临床实习。为了使学生能够接受新的课程安排和教育模式,对医学生进行改革动员,使其了解在医院学习的目标和使命,担当起救死扶伤的医生职责,使其明白在医院开展人文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执行者,教学人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正视学生的各种才能,为学生充分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改革课程体系。人文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起了以人文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教育。在不同学期、不同医疗环境下由浅人深,增设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注重自学与辅导的结合、提问与讨论的结合、案例与辨析的结合。引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与教学活动的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在人文课程中安排文明礼仪培训、生命教育培训、志愿者活动等。
(3)定期举办人文科学系列讲座。讲座的内容要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能够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获得多方面信息的场所。结合实际教学安排定期开讲,一学期安排10场为宜。如邀请河北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专家和河北师范大学文学教授授课,采用讲座、临床模拟等形式使医学生在情景模式下感受医患沟通、交流,体验术前谈话、问诊,让学生学习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接受到人文的熏陶。
(4)临床见习与实习。根据不同学年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河北省人民医院的四年级医学生主要以见习为主,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的结合,不断地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医疗知识;五年级以实习为主,教师引领学生早接触患者,以一名实习医师的身份,身临其境感受医生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和自主角色感3。有助于学生了解患者所需,明确医生的职责和义务,锻炼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临床辩证思维。通过查房、门诊接诊、病例讲座、医患模拟等形式,帮助医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⑷。
(5)开展医学生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大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发挥自己的才能,开创自己的基业,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利条件,在社会实践中磨练自己,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5。在人文教育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医院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作为医院的一份子,也积极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博客”等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志愿者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使医学生参与其中帮助患者,引导患者就诊,了解患者的病痛。培养医学生爱患者、爱医院的心,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2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实施结果分析
利用SPSS15.0软件评价问卷调查表的信度。经计算,调查表的信度值0=0^802,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调查表包括人文素质教育态度的分析、人文课程态度分析人文知识与技能的分析学生个人能力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经过专家评审认为问卷设计合理,涵盖了学生素质培养、能力培养、技能培养、基础知识培养方面的评价
2.1对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态度的分析
在122例样本中,分析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态度的前后的变化。培训前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为42.62%培训后满意度为53.28%经Mcnemar-BOwkertest配对卡方检驸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态度有显著差异E<0.05培训后满意度高于培训前说明医学生人文教育课程起作用
2.2对人文课程喜欢程度的数据分析
人文课程改革后引入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医学心理学课程行为医学课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开设道德讲座文明礼仪课程和生命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调查显示医学心理学占67.21%医学伦理学占63.11%传统文明礼仪课程占54.28%是医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
医学生人文教学课程的设置使医学生在学到临床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心理学、伦理学知识,加深了对中华传统礼仪的了解,医学生表示更愿意去了解患者。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引进,更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弊端,扩展学生循证思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能力角度来讲,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清晰,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3人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2.4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医患沟通能力、价值观念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设计的有关文明礼貌修养、医患沟通、价值观的社会题目,引用当今社会存在的真实生活及尖锐案例,来了解当代医学生对人性、对个人价值取向以及沟通能力的情况。通过汇总,了解到学生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来丰富自身的素质,能够顺畅的与患者沟通,得到患者的基本认可。遇到突发事情时,能够冷静思考,认真对待。
3讨论
3.1学生服务行为变化
通过在医学生教育中引人人文课程,使医学生接受文学培养、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等,加强了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医学生能更加善待他人的生命,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更加全方位地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医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更加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努力提高医学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3.2学生服务态度变化
医学生专业课程任务重,生活紧张、单调。开展人文教育课程丰富了学生生活9为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医学生对接受人文教育方式选择意愿的调查显示,69.4^的人选择了“自我修养”,64^7^的人选择了“第二课堂(人文讲座和名著导读的人选择“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广,选择“课堂授课”和“文艺演出、文艺沙龙、学生社团”的人均占了35.3^^2.35^的人选择“其他”。可见,医学生在相对繁重的专业学习的同时,渴望通过课余的文学、人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来调节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则更加热爱医生这个职业,增加了对医疗工作的兴趣,培养了医学生主动参与和融人的意识。
3.3学生服务能力变化
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实施,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行为学等相关课程融人到临床医师的培养中,使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改善㈤,提高了医学生临床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团队意识增强,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
3.4学生综合素质改变
加强学科建设,实行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题的实施,改善了学生知识结构,营造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
4不足之处
4.1课时安排较少
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第一、第二、第三学年主要是进行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学分管理制度,学生主要完成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来积累学分。第四、第五学年进人临床后,不仅要学习临床专业课程,还要进行临床见习、实习,河北省人民医院只设置了少数的选修课,所占学时18.3X;,仅仅作为选修课对学生开放,虽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进行选修,但仍有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性,仅仅作为紧张实习、见习生活的一种调剂。
4.2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配备上,缺少人文专业的专职教师,只能由一些医学专业的教师代课,这样也降低了人文教育的效果。医院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组织,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同时,主要是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人文教育改革必须兼顾医疗等活动,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人文教育课程的实施。
4.3传统医学课程模式制约大
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中,受到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及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引进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仅在单一临床课程中开展,范围小,未普及到所有课程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剧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冲突,也直接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
总之,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授医学生临床知识,还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长期工程只有坚持不断转换教育观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