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类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不仅考验着学校的教育体系构建与教育质量,也促使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优化。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大学生活及将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或前景评估、职业的选择、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生涯路线、制订个人行动计划与措施六个内容。医学生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关系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及生活质量,也将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一 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
自1999年以来,高校持续地扩招,每年毕业生的数量都在剧增,大学生就业前景越发严峻。
大部分医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都倾向于进公立大医院,很少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结果大医院进不去,小医院不想去,致使就业率下滑。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医学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非常迷茫。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对每一个医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
二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医学生认识自己
让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个性特征等,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人与岗位是否匹配等。通过这些能够使学生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医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特点
学生可通过互联网、书籍、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所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前景,清楚行业就业需求。熟悉将来工作场所的环境、工作内容、要胜任这种工作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在理性地认识自我和进行岗位分析之后,下一步就能够针对自身条件以及环境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
大学生择业受自身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学生纠结于该去大医院做合同工,还是考基层医院的正式编制,抑或是创业还是继续深造。选择不同的方向需要做不同的准备,如果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在校期间应该如何来提高自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医学生认识了自己,了解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在知己知彼基础上进行准备。
4.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医院和社会对医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更为严格。职业素养不是到医院之后才慢慢培养,而应是在校期间就开始养成。职业素养往往成为决定医学生求职成败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关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应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责任心、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素质决定着医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相关工作。
5.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就业
如果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缺乏长远打算,致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是很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求考试不挂科。毕业时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不合适就换工作,到了30多岁还没有职业定位。然而频繁地更换工作,难以积累临床工作经验,也会影响自己职业的稳定发展。
如果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就会更好地把握人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使自己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将来找到工作能尽快地进入角色,胜任这一工作。因此,科学有效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三 当前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凸显出来的问题
第一,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第二,职业目标单一。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目标往往只有一个,而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所以,在制订职业目标时应该有两至三个备选方案。第三,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案,不知道该怎样来实现目标。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大学生就业前的重要准备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及个人高度重视。它能够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医学院校的就业率。因此,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该把其贯穿到整个大学期间的教育中。
- 医学生
- 职业生涯规划
- 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