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袭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医学生 医学动态55,308 views字数 3529阅读11分45秒阅读模式

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临床实践等活动逐渐形成的对于医生职业的评价、选择及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医生职业方面的反映J。职业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般会经历由理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相对稳定的漫长过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引领医学生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战线上的中流砥柱,错误的职业价值观则会使他们误入歧途,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破坏者。近期发生的暴力袭医事件不但把医患关系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刺痛了医学生的敏感神经,医学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微博、微信朋友圈、空间等)表示对暴力袭医的不满并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职业。

为了解暴力袭医事件(温岭杀医案、曙光医院打砸事件、奉天医院扎医事件等)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本研究对新疆某医科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按照新疆某医科院校不同学历层次人数确定抽取300名本科生和200名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本研究是为了解暴力袭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剔除“认为暴力袭医事件对自身职业价值观没有影响”的学生,共为475份,其中本科生回收283份,研究生回收192份。

1.2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选取100名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作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正式调查前,对调查员统一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目的,规范调查程序,确保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所有调查问卷均由调查员在现场统一发放和收回。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13对所有问卷进行编码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检验水准a—O.05。

2结果

2.1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情况

不同性别、学历层次的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有统计学差异(Pd0.05),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持“义无反顾”态度的多为大一(8.63)和大二(5.26)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多向“有点动摇”和“说不清”靠拢,39.58的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有点动摇,其中研三学生最高。

2.2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不同性别、学历层次、年级的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34.95的学生认为职业精神为“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其次是“以人为本的理念”(22.74)。

2.3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不同性别、年级的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无统计学差异(P>O.05),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dO.05),其中本科生认为没有必要再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学生占21.05,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学生占16.63,说不清的学生占21.89,而研究生对此问题的认知分别占6.32、21.26、12.84。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1.1暴力袭医对医学生从事医疗职业的信心有所影响

伴随着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医患冲突形式更加多样,强度不断升级,与以往医患冲突“君子动口不动手”截然不同的是现在的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互相对抗,消极态度的彼此强化,最后激化并演变为暴力袭医事件。随着暴力袭医事件的发生,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本调查显示,39.58的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产生了动摇心理;不同年级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有统计学差异(PdO.05),一、二年级对医疗职业的认同度明显高于高年级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同学刚进入校园,对医疗职业充满信心,期待能够在医疗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体现自己的价值。而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后多了一些顾虑,认为医疗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和高技术性,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价值与价格严重倒挂,与医生超负荷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形成强烈反差。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而努力工作,应该受到社会和病患的尊重和理解并获得合理的薪酬,而不是频繁曝光的医患纠纷和患者的抱怨与攻击。

3.1.2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所偏离

本调查显示,34.95的医学生认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首先为“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其次才是“以人为本的理念”(22.74)、“以德为尚的品质”(21.47)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20.84)。不同性别、学历层次与年级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医学职业价值观强调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不相符,自古以来,医学事业一直把为人类谋福祉当做最高追求。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的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关注“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认为同样作为人之主体,自己也应该有被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的权利]。暴力袭医事件的频发让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奉献精神却越来越弱,这对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3.1.3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对学习人文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差异

本调查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学习医学人文类课程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科生普遍认为学与不学人文类课程都一样。产生这样的想法可能是与本科生繁重的学业有关,医学生所学课程要多于其他专业学生,类似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等必修课程的课本厚度基本上形同字典,并要求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掌握,这无形中给医学本科生带来巨大压力,大部分本科生都疲于专业知识学习,忙于应付专业考试,从而疏于人文类课程的学习。暴力袭医事件的频发使部分本科生产生了“人文精神无用论”的想法,认为学习医学人文类课程没用,课程学得再好也避免不了人身攻击,保证不了人身安全,所以学习这类课程就是浪费时间,加重负担。研究生则认为学习人文类课程非常重要。多数研究生进入临床或科室以后发现“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处理与患者之问的关系”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人文知识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和思路,还可以增强医务工作者对人情、人性的理解,同时个人的素质高低会影响医疗质量的优劣和医疗安全,进而影响到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因此,只有不断通过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身医学素养,遵守医德准则,不做违背医德医风的事情,才能建立真正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对策建议

3.2.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外部环境,增强其从业自信心

医疗职业投入高、回报低、压力大,使一些学医学生,尤其是面临就业的高年级学生谈医色变,而频繁发生的暴力袭医事件,更让许多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顾虑重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外部环境,正确认识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将医德教育和医疗有关法律法规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熟知医疗法律制度,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规范医疗行为,同违法行为做斗争,从而增强医学生的从业自信心,迎接“学医的美好时代。

3.2.2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数千年来人类都把医学作为守护健康和生命的至尊人学或仁学,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更应该彰显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医学中的一切措施和行为,都必须符合人的身体利益和精神利益,而且最终必须符合人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利益。然而,本调查显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暴力袭医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医疗体制不完善、医患纠纷、社会矛盾爆发的结果,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其解决不仅有待于认真解决医疗体制的根本结构性问题,还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协作,互相理解,目标一致。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高素质社科类教师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其用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来巩固自己的责任意识,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勤学济世为己任。

3.2.3优化人文类课程,培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兴趣,满足其对人文课程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

有关医德教育,最直接的课程就是《医学伦理学》和《医患沟通学》,如何能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优化人文类课程,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可针对当前发生的事件,让部分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给其他学生,之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予以点评和总结。通过精彩的课堂教育,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增强道德主体意识,锻炼道德决策的能力,深刻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涵义并落实到医疗实践中的每个环节,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医乃仁术”的本质,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4月 21, 2014 07:30: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3967.html
评论  5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