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临床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来源于细致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收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严谨周密的综合分析思考和不断的临床经验积累,其中临床资料的收集离不开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一切临床思维形成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医学生在临床训练中必须养成的职业素质。
1 观察的重要性
生物医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都是勤于观察的典范。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院门口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强调观察是获得机遇的途径。达尔文自述:“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发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细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说明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十分有趣的是,许多社会学科的大师们对于心理与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典型症状首次描述者并非临床医生,而是170年前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1836年在小说《匹克威客外传》中,狄更斯详细描述了主人公Pickwick的特征:肥胖、响亮的鼾声、白天嗜睡等一系列症状。1956年,Burwell等将其命名为Pickwick综合征。在《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时,就立刻辨别出他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军医。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地辨别出面前这个人就是一名军医呢?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使福尔摩斯能够迅速辨别出一个人的职业和经历。由此可见,勤于观察是成功的基础。用心观察,善于提问,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秘诀,同样,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去细致的观察疾病的演变过程,不断地改进才会有所进步。
2 观察的技巧和思辨方法
2.1 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亲眼所见的情况,即全面的查体观察到的体征,这是临床工作中主要的观察方法,由此获得的资料真实、客观、可靠。间接观察是指由患者主述或他人代述所了解的情况,这种资料需要经过分析判断才能获得结论。无论哪一种观察方法,都需要临床医师具备训练有素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判断能力,对患者的异常状况要表现出医师的职业敏感性。
2.2 观察需要和思维相结合
心理学认为,观察力是与思维密切相关。观察不是无目的的观察,而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观察。思维广阔而深刻,具有这种思维素质的医师能全面分析所观察到的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受限于表面现象,并能分析观察到的现象,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如一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夜间一阵剧咳后坐起,张口呼吸,口唇发绀,有经验的护士就会立即想到该患者可能发生急性左心衰,并马上给患者调整合适的半卧位,吸氧,必要时双足垂于床边,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早期处理。思维具有灵活性,在临床上,同一种症状可产生于多种疾病,其临床意义也不尽相同,如何鉴别,这就需要细致观察、询问伴随症状和进行周密的鉴别。如主诉咳嗽的患者如有发热、咳脓痰则提示肺部感染,如咳嗽时伴随两侧胸痛则提示胸膜炎,如咳嗽伴随咯血则提示结核或肿瘤,如伴随胸闷、心前区不适则提示冠心病。思维具有敏捷性,表现在医师对患者突发的情况具有强烈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客观改变的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在瞬息间完成观察、思维、判断、处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半夜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心梗恢复期患者猝死,由于各种原因土壤出现的阿斯综合征,皮试阴性而用药时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这些紧急危重症抢救的成败,取决于医师的观察、思维、判断、处理过程是否足够敏捷和迅速。
2.3 观察的作用
观察有助于捕捉那些有利诊断与治疗的稍纵即逝的临床现象,观察有助于从纷繁的现象中了解事物的本质,观察有助于发现新的现象、产生新的灵感,观察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获得机遇。总之,观察有助于我们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观察的魅力。优秀的临床医生是离不开观察的,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从中挖掘出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诊断方法,正因为有了观察,才能够从病人细微的变化中了解病情的进展。
3 医学生临床观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知识的积累一是来自临床经验,二是来自科学实验,这些都离不开细致地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不断演变的过程,并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临床的复杂性还在于:同一疾病在不同个体、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表现都存在千差万别。无论是急诊、门诊和住院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都需要医生细致地观察,随时观察和记录病情演变是从见习医生就开始训练的基本功。充分利用医生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双手去认真观察,才不会放过任何细微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有意识的引导医学生养成用心观察、善于提问的职业习惯,使他们在实习阶段能够掌握缜密的观察思辨能力,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临床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