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是一个复杂的共同体,经过了高考的他们既自信又迷茫,即成熟又稚嫩,如何引导他们适应新的身份和新的学习阶段就显得相当重要。对于刚进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他们刚刚结束了紧张的中学生活,又经过了一个彻底放松的假期。现在离开父母,走入大学校园,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大学生活,他们充满了疑问与好奇。他们身上存在这很多问题,例如思想上彻底放松,心理落差较大,不能很快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缺乏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明确的目标等等。
同时,对新生入学进行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入学教育也是高等学府迎接新生的第一堂课,入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学校的认识,对以后学习生活的打算。如何把这堂课上好,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开学之初,学校就从思想、政治、能力、行为等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夯实基础,这样能为学生未来几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医学生,这个更需要博爱、博学的人道主义职业的积淀培养阶段,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大学的精神、文化,接受医学的职业理念和要求,就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重新出发,明确新的定位,尽快融入新的环境。
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一届新生的状态都不同,对大学的认识和心理预期也不尽相同。减少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幻想,重新给自己定位,帮助他们学会和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是入学教育的重点。
集体生活是新生必须积极面对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乃至价值取向。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大家从小就习惯了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而在大学宿舍中,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面对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宿舍管理人员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员必须及时做好疏导和化解。
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的心理障碍,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开设针对新生的心理讲座,同时,安排专家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因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种种心理障碍,以及由同学中的佼佼者变为一名普通同学带来的心理落差,还有对自己所处的城市、学校和专业的不满意的情绪,甚至是与新同学相处不融洽导致的失望、孤单和沮丧等等。心理老师们要让他们减少对大学的幻想,接受自己的学校,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的目标。只有尽快地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才能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健康的心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刚刚踏入大学,面对纷繁的专业设置,新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迷茫,必须安排专业课老师对新生们进行系统而详细的专业介绍,让同学们了解自己专业的历史,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专业的前景,以及学好自己专业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大学毕业,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等等。当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后,老师们可以帮助同学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让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让学生们坚定、自信的面对未来的日子。
二、要明确职业理想,不断强化对医学职业的责任感与认同感。
我国高等教育前辈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大学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鸿才,以国家需要为宗旨。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灌之以理想,则是机械制教育。”大学是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但并不仅仅是高中的延续,而是另一个全新阶段;医学生的角色也不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学者;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坚守。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定要敢于理想,勇于理想,不仅要对已知的世界积极探索,孜孜以求。
通常学生在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决定过程中通常会有苦恼和困惑。大学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关注新生成长,帮助其进行大学生活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可以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鼓励他们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医学生更是如此。“病家求医,寄以生死。”(明·龚廷贤)“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任和依托,正是因为医学教育承担着为维护人类健康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所以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博爱的人道职业。选择医学作为职业就必须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清·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对于大部分学科和专业来说,能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则基本上已经具备创新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对实践性强的医学来说,仅仅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娴熟掌握医学操作技能和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临床能力,而这必须通过参与医学实践教学实现。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嗤,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孙思邈 《大医精诚》)医者要有大爱精神,这种大爱跨越亲情,超越种族,只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就是医生的第一品格。这是医学生必须要认同的理念。从医学的精神根底看,医学教育要崇尚“真、善、美”,要追求人性的美,要引领社会道德的前进,这是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之处。
三、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经历了高考,多数的新生抱定的想法是“大学是一个长的假期”,“大学意味着轻松自在”,其实不然。大学的学习目的、方式,和大学之前的中小学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更多的是对一种能力的培养。作为医学生,没有了以往老师的步步紧逼和高考的压力,更应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大学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积累的过程。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但作为医学生,学习的压力会更大,必须实行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转变。从掌握书本知识向学以致用转变,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把医疗与科研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转变是与长期养成的个人学习习惯的抗争。但是树立这样的信念尤为重要。
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带领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充实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是一个不断养成的过程,入学教育必须为新的生活开好头,铺好路,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 医学生
- 入学教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