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以志愿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为切入点,结合中医学“简、便、验、廉”的优势,将社区医学实践引入中医院校,作为志愿服务活动,将有助于增强中医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更好地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当前中医院校学生对志愿精神和社区实践的了解和认识
1.中医院校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内涵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功能的了解程度。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志愿精神是道德重建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青年的需要。高校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力军,所以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更直接、更有效、更具社会引导意义的形式加以利用、推广和提升。通过组织中医院校学生聆听志愿精神宣传报告,参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学生对志愿精神有深刻的理解。通过调研,比较分析接受志愿精神教育前后思想的变化情况,了解中医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点及志愿精神内涵的理解程度,更好地促进医学院校发扬志愿精神,提高医学生的素质。
2.中医院校学生对参加社区医学实践的认识和态度。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如何将医学知识教育与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学实践精神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增强学习的实践性与创造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通过实施中医院校大学生深入社区,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医特色的诊疗操作、参与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咨询等一系列活动,观察实践前后大学生在自身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医生使命感、求知欲、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变化,深入探讨社区医学实践对中医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医学生志愿精神与社区医学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研究的意义
1.是医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
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面对的是最广大、最需要基础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人群,承担着基础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任务,包括健康宣教、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慢性疾病的就诊与防治、妇幼保健、儿童预防接种、公共突发疫情的控制等多项工作,这些任务对中医预防和保健的需求较大,为医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平台。社区医院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接诊病人的机会,实践机会越多,技术水平提高得也就越快。探索高校与社区医院间的交流方式,为学生医学实践及社区引进人才搭建平台,实现双赢。
2.是高校—社区医院发展平台建设的需要。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中医药事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造福人民,实现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医人的责任与梦想。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保证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础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德高医粹的优秀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创新服务社会的载体,教育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生自愿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服务百姓。这将为社区解决基层医疗单位研究生医学人才匮乏问题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意义。
三、构建志愿精神与社区医学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1.以“以情感人、寓理于情”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实践教育载体,转变医学生的就业观念。
中医院校应始终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无私奉献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依托生命意义展室、奉献碑、法制教育基地、天中情、勇搏励志班等思想教育载体,“以情感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大家树立了回馈社会、服务百姓的坚定信念。无论新生入学还是毕业生离校,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生命意义展室,生命意义展室被同学们认为是最直接、最真切的教育方式。奉献碑、生命意义展室等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室让人们在无声的世界里真切地感受到人格的力量,深刻领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八个字的涵义,思想教育实验室作为我校师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无语良师”,激励着人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求索。
扎实的教育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我校已形成以一流的业绩感召人、鼓舞人、影响人、带动人,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稀有血型、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勇救落水老人的榜样学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特等奖、勇赴灾区的抗震救灾医疗队、8年在献血车上志愿服务团队等许许多多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联合调研组以“‘勇搏’的青春更精彩”为题在《天津日报》上报道了我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光明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以“伸出臂膀献出爱”为题对我校志愿者活动做了重点报道。
2.全面开展“中医在基层大有作为”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同学们加强脚踏实地、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宣教及现实教育。
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深入基层建功立业的典型,为继续将这份正能量更广泛地发扬、传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医在基层大有作为”教育活动,号召广大中医学子到基层就业,在基层实现人生梦想,并开展自愿支援西部学生座谈会;扎根基层工作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为同学们讲述基层医院的优势;举办毕业生就业推介现场交流会,带同学们实地感受近几年社区医院建设成果等系列活动,转变同学们的就业观念及对社区医院的固有印象,鼓励同学们要有奉献精神和扎根基层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造福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实现医者“大医精诚、感恩奉献、造福百姓”的真谛。
3.建设医学生自愿扎根基层就业,普惠百姓同时实现自身梦想的高校—社区医院发展平台。
为搭建学校人才培养和社区引进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平台,将社区建设、服务百姓健康和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学校筹备了“博士生、硕士生服务团进社区工作”,即以“弘扬国医、普惠百姓”为主题,以“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国医堂建设惠民生”为宗旨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服务团“坐诊”社区国医堂的公益活动。由大学选派优秀的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博士生、硕士生每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坐诊,每个国医堂中安排一两名博士生、硕士生志愿者,每周服务一两天,服务期为每人3个月,主要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临床服务、康复保健、健康讲座、保健咨询、养生知识普及等,使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博士生、硕士生的咨询、诊疗、宣教等优质的卫生服务,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这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培养了思想过硬、综合素质高、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全面落实医疗惠民制度的典范。同时,把此项活动打造成为社区百姓提供实实在在服务的常态化公益项目,保证社区居民能够长期、方便地享受到高品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志愿精神与社区医学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扬大医精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积累总结临床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在奉献中培养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增强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 医学生
- 志愿精神
- 社区医学实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