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situation and limitations of fostering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bstract】It is undoubtedly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actively the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medical
reform era. The domestical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But there are certain deficiencies in these studies. Therefore, the deepening study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requires us enrich the contents of study, integrate the methods of study and raise the value of research.
【Keywords】medical stud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cultivate
【摘 要】 在新一轮医疗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非常重要。国内关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主要围绕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分析、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加强方式等内容展开。但这些研究存在着某些不足,所以深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需要我们丰富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方法,提升研究价值。
【关键词】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1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医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者,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肩负起国家建设的重担。积极开展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无疑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不少,但以医学生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则不多。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查阅到专门论及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论文只有寥寥数篇。我们就医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2.1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国内学者也是见仁见智。如赵守政[1]将医学生责任感定义为医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对患者、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感知与自觉履行的情感态度,并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在赵守政看来,医学生所应具有的责任感主要是从医学职业岗位上应尽职责和义务中派生出来的,它包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对患者的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感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热衷社会的公益事业,热心国际的人道施援。黄萼华等[2]认为医
生的责任有保护健康、治愈疾病,恢复人的精神的完满,促进社会公正三个层次。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不仅解除病痛,爱护患者,还健康于人,关注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利益所在。
2.2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关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部分学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基本是在学者所在医学院校或附近的医学院校随机抽取几百名医学生来进行。如石丽萍[3]设计了含有160道问题的社会责任感评定量表对所在学校565名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金伟琼[4]将社会责任感分为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五个维度。依据这五个维度编制了问卷,对两个医学院校398名90后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所得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6.0进行分析。赵守政[1]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对所在学校的67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同时,还对学校的部分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
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是较强的,但有弱化的趋势。石丽萍分析认为,一方面,医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在现实的选择中,许多医学生却有意或无意地把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奋斗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不再满足传统意义上的贤人和完人,而是注重追求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能人和强人。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膨胀,使一部分医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刘英等[5]从医学生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第二,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第三,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第四,思想观念的偏颇,强调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赵守政[1]认为医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学医目的趋于功利化,将学习的主要目的定位于自己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职业道德趋于淡化,敬业意识不高,鲜有团结合作、探索创新精神;社会责任趋于自私化,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对社会缺乏主人翁态度;对待患者趋于淡漠化,不把关心患者疾苦,视患者如亲人视为自己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自我责任趋于轻视化,忽视自己的生命价值,不严于律己。
2.3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原因探讨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王欣欣等[6]从内外因的角度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块。杜蔚青等[7]从社会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高等教育方面的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赵守政[1]认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为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学校教育的科学与人文失衡、家庭教育的功能导向偏误、学生自身的观念认识缺位四个方面。其中关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这一点,他列举了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社会风气的负面效应、多元文化的涤荡冲击三个方面。石丽萍[3]则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分解为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价值观念影响力的减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的增强、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爱子观”的影响、学生自身受“唯我独尊”的束缚等六个方面。
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的分析大同小异,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2.4 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那么如何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呢?综合目前的研究,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有这么几种方式。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二是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医学生认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应当为患者的利益、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想,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真正有个人的前途。三是组织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医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可以组织医学生参加如送医送药社会医疗活动、参观瞻仰革命遗址等社会实践。医学生所需要的责任心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身历其境后,方能促其心受刺激,情受净化,身得其利。四是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无疑会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着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五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学生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认同,也能在文化精神传递与创造中全面唤醒医学生的内在责任感。六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学校应在培养医学生责任感上,建立健全各种场合、各种条件下的责任制,并辅以相应的赏罚机制,使履行责任的行为得到肯定、奖励和强化。
此外,金伟琼[4]主张从伦理学角度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并指出了三条途径。首先要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因为这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最初的场所。其次,应该从信息伦理观入手更新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手段。最后,将医学生职业伦理贯穿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始终。黄萼华等[2]提出通过医学人文教育的移情作用和人文知识的持续熏陶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
3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局限性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欲将本研究推向深入,必须正视并力求克服这些不足:
第一,缺乏对概念的科学界定。通过梳理研究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文献,发现其中只有个别文章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了模糊的阐释和界定,绝大多数文章都忽略或回避了这个问题。如果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和表述,研究过程可能会出现偏差,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第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容,现有研究仅仅集中于就业后的职业道德领域,事实上,就业价值观也有必要纳入培养内容。
第三,研究方法单一。现有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和访谈法,其运用也颇有局限。定量研究的薄弱,无疑会导致定性研究结论缺少说服力。应深入到医学生中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和调查研究,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且今后研究应实现多学科方法的交叉与融合。如可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进行研究解读,进一步挖掘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深度。
第四,对建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机制和长效机制等问题研究不够。学者们只是提出几种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泛泛而谈,也没有具体地探讨这些途径的具体操作方式。其实,国外在这方面有一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例如通过长课时医学伦理学培养学生的责任判断、责任归因能力,通过社区医疗实践创造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责任情境。当然对于如何借鉴、转化和吸收,并最终为我所用,也值得
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守政. 当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 黄萼华, 王华生, 于中鑫. 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23(2):78-79.
[3] 石丽萍. 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若干办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 16(6):49-50.
[4] 金伟琼. 从伦理学的角度加强90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23(6): 43, 85.
[5] 刘 英, 米方林, 王大庆, 等. 谈新形势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北川医学院学报, 2006, 21(6):580-582.
[6] 王欣欣, 白 玉. 医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出路[J]. 学理论, 2010, (11):255-256.
[7] 杜蔚青, 谢颂平, 李娟娟, 等. 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6): 427-4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