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要点

医学生 内科学评论2,815 views字数 638阅读2分7秒阅读模式

医学生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要点如下,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1. 流行病学:

注意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病前2个月进入疫区或有疫区居住史,并与鼠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9天,一般为2周。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期。

(1) 发热期

1) 急起畏寒、发热。

2) 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及全身酸痛。

3) 毛细血管损害: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

4) 肾损害:蛋白尿和管形等。

(2) 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见于病程第4~6天。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出现血压下降。低血压或休克持续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6天以上。

(3) 少尿期:

见于病程第5~7日。24小时尿量<400ml,重者24小时尿量<50ml。

(4) 多尿期:

见于病程第9~11病日,24小时尿量超过3000ml。

(5) 恢复期:

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

3.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数明显降低。

2) 尿常规:自发病第2日起出现中、重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重者尿中有膜状物。

3) 血液生化:发热后期即有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低血压休克期有代谢性酸中毒。

(2)血清学检查

1) 血清、血细胞和尿中检出EHFV病毒抗原和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具有确诊意义。

2) 特异性IgG抗体:双份血清效价升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 PCR检测EHFV的RNA,有助于早期和非典型患者的诊断。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7月 12, 2019 07:29: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9094.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